在购票软件上刷机票时,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同一时间、同一航线,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号价格不同,实际却由同一架飞机执飞?这并非系统出错,而是航空业常见的“代码共享”模式在起作用。这种让“一个航班戴多个航班号”的合作方式,既藏着出行便利,也有不少需要留意的细节。
 
什么是代码共享航班?
 
代码共享航班本质是航空公司间的合作机制:一家航空公司(实际承运人)执飞具体航班,其他航空公司(代码共享方)以自己的航班号销售该航班的座位,最终旅客乘坐的是同一架飞机,起飞降落时间、航线完全一致。简单说,就是“同一趟飞行,多个名字”。
 
比如中国南方航空的CZ3101航班(北京大兴至广州白云),中国东方航空可作为共享方,以MU5101的航班号对外售票。旅客从东航渠道购票后,实际乘坐的仍是南航的飞机和机组。从技术判定来看,构成代码共享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航司同属一个联盟、出发与到达机场相同、起飞时间一致 。
 
这种模式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如今已成为全球航空业的主流合作方式。对航司而言,无需新增飞机和航线就能扩展网络覆盖;对旅客来说,则意味着更多航班时刻和购票渠道的选择。
 
代码共享有哪些类型?
 
根据合作深度和方式,代码共享主要分为两类:
 
- 完全代码共享:共享方与承运方使用各自航班号共同销售同一航班,座位销售无数量限制,双方平等参与客源分配。
- 包座代码共享:共享方从承运方购买固定数量的座位,仅能在这个额度内以自己的航班号售票。这类共享又可细分为锁定包座(座位不可退还)和灵活包座(限期前可退还多余座位)两种形式。
 
从合作战略来看,还可分为“网式共享”(联盟内全面合作)和“航线共享”(单条或几条航线的局部合作),前者常见于星空联盟、天合联盟等航空联盟内部。
 
旅客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代码共享虽能带来便利,但因涉及两家航司的规则差异,购票和出行时需重点关注三点:
 
1. 找准实际承运方,避免跑错柜台
 
购票后务必在行程单中确认“实际承运人”信息——值机、行李托运、登机等手续均需在承运方的柜台或专属区域办理,而非购票的代码共享方。比如买了东航MU5101的旅客,需去南航柜台办理值机,避免到机场后浪费时间寻找柜台。
 
2. 服务与退改规则:别被“双重标准”困扰
 
机上服务标准(如座位间距、餐食供应)和行李政策,均以实际承运方的规定为准。若低成本航司共享全服务航司的航班,旅客仍可能无法享受免费餐食;行李额度也需遵循承运方要求,而非购票平台显示的共享方规则。不过国际行程中,也可能依据IATA决议,按“最重要航空公司(通常为销售航司)”的规则执行,具体需提前与航司确认 。
 
退改签政策则相反,通常以代码共享方(即售票方)的规则为准,可能与承运方的标准不同。部分情况下,共享方的退改手续费会更高,购票前需仔细核对条款。
 
3. 警惕价格与超售风险
 
部分共享航班存在“同机不同价”的情况,代码共享方的售价可能高于实际承运方。曾有旅客花高价购买南航机票,却发现实际乘坐的是吉祥航空的航班,且票价远低于南航售价,引发纠纷。此外,若共享方与承运方均超额售票,购买共享航班的旅客可能面临无法登机的风险,需提前与航司确认座位状态。
 
代码共享与联程航班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会将两者混淆,实则存在本质区别:代码共享是“同一航班多代码”,全程仅乘坐一架飞机;联程航班则是“多航班衔接”,旅客需换乘不同飞机,且通常由同一家航司或联盟内航司执行中转衔接服务。简单来说,代码共享是“一趟飞行”,联程航班是“多趟飞行的组合”。
 
了解代码共享的本质和规则,能帮我们在购票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既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时刻选择和里程累积优势,也能避开价格陷阱和手续误区。下次再看到机票标注“代码共享”时,不妨先查清承运方信息,让每一次飞行都更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