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晓琴)在幅员辽阔的新疆土地上空,一架架飞机如灵动的飞鸟,划破苍穹,搭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憧憬驶向远方。在这背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有一位默默奉献的民航技术者——马克。他凭借智慧与汗水,为航空安全保障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开拓出一条创新之路。
马克,这位30岁的青年才俊,自2017年8月踏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的那一刻起,便将自己炽热的青春熔铸进智慧机场建设的征途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七载春秋间,他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开发出十余项创新成果,这些项目已悄然改变着安检运行生态。在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无数个与星光为伴的深夜,办公室灯光下彻夜攻关的身影,测试列表里记录着一遍又一遍的试错,反反复复的调试到最终确定版本整个迭代的艰辛历程。当同事们看到稳定运行的程序页面时,或许不会想到,每个代码都凝结着这位梦想青年的坚定与执着以及用科技力量守护国门安全的初心和决心。
身为民航高级检查员与设备维修助理工程师,他始终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无论是面对繁琐的设备线路,还是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他总能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为安检设备安全运行筑牢防线。马克正在巡检时听到对讲机急呼:“设备维修室,T3A区3号安检通道X光机图像出现异常!”他立刻携工具疾奔现场,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动,系统界面迅速恢复正常。经X光机操作人员试用设备运转如常后,马克放心回归巡检路线,那道穿梭于候机楼内设施设备间的深蓝制服背影,恰似流动的“定心丸”,向大家诠释着专业坚守的意义所在。
马克深知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他通过网络培训课程自学、主动投身于各类项目、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虚心求教等方式,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份对知识的热忱和对工作的执着,不仅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成为他日后在创新发展中的强大基石。
马克不仅在工作中认真仔细,更在技术创新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他结合安检现场的实际需求,通过扎实的技术功底,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的软件。其中,他独立研发的“具安检”手机APP一经上线后,彻底革新了传统工器具申报、审核与核销流程,解决了签字多、跑路多、填表多的难题,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在优化基础流程之外,他针对运行监管的核心痛点持续发力,自主研发的SOC(运行监管中心)航班筛查软件可实时获取并分析数据,精准统计各个时段的航班数量,为现场勤务调配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助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安全检查总站运行的高效与顺畅;设备维修室故障处理管理平台则让设备故障分析变得一目了然,为设备维护和故障预防提供了强有力依据。
如果说航班筛查软件解决了宏观调度问题,那么SOC(运行监管中心)黑名单核查软件则实现了微观核查效率的质的飞跃。马克通过创新将原本需要耗费数小时的核查任务,缩短至几分钟内完成,一键获取名单的功能,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显著提升运行生产效率。
当后端效率提升后,前端服务优化同步推进。马克将SOC(运行监管中心)投诉管理平台进行升级,让投诉处理工作化繁为简,原本繁琐的表格化工作被直观的界面取代,投诉处理结果、旅客意见及相关视频一目了然,极大提高了投诉处理的效率,形成服务闭环。
在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人才培养与资产管理同步升级。马克开发的全疆图像培训系统支持自行添加图像,班组长和培训教员可根据员工实际操作中的薄弱点,更新系统图库,开展针对性培训,真正做到专人专训,全面提升现场X光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而SOC(运行监管中心)暂存物品管理系统将纸质暂存单电子化,大幅加快了物品查找、添加和领取速度,减少了纸质记录和繁琐的查找流程,既环保又高效。
作为数字化管理的延伸,马克开发的设备管理系统详细记录设备的出入库及送修情况,并为每台设备赋予一维码标记,安检工作人员通过扫码就能快速获取各个设备信息,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形成“人-机-物”三位一体的智慧管理闭环。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马克这技术太牛了!再棘手的系统问题到他手里都能化繁为简,活脱脱机场里的‘华佗再世’,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在团队项目里,马克的团队协作精神令人钦佩。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主动揽下最繁杂、最艰巨的任务。在开发安检数字化管理系统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且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难题,马克主动承担核心模块的开发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他不仅凭借技术能力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还时刻关注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展,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遇到意见分歧时,他耐心倾听每个人的想法,引导大家达成共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同事眼中,马克不仅是工作的标杆,更是值得信赖的伙伴。我对此感触颇深,2018 年班组创建初期,我的优盘突发故障,数月的心血付诸东流,正当我焦头烂额时,马克仅用2 小时就完整恢复了全部数据。那一刻,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无比高大。这位公认的计算机“高手”,总能在困境中创造奇迹。自此,每当提起他,大家都会由衷赞叹:“马克真的太优秀了!”这句简单的话语,凝聚着对他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的双重认可。
在推动机场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马克同样不遗余力。2020年,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加快推进机场信息化建设,推进“无纸化”出行服务提质升级,他积极参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安检待检区的改造工作,协助安装旅客自助验证闸机,为智慧、绿色机场的建设添砖加瓦。从验证柜台到T1航站楼流程改造;T2航站楼隔离区内外中转流程改造,每一次改造项目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这位背后守护者的日程表永远处于满载状态,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把办公室当驿站的青年,在技术攻关的深夜,用红牛、咖啡垒起了守护空港安全的又一道“数字”长城。马克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2019年,他荣获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天山工匠”称号,2022年度获评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先进个人,2025年,再次斩获新疆机场集团先进个人的殊荣。2022年6月,马克正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当2024年盛夏的蝉鸣响起时,这位曾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的青年,终于在第七个年头的奋斗节点上,将多年沉淀的技术积淀与对民航安全的深刻理解,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班长竞聘报告。两个月后的金秋时节,一只聘任文件正式揭开他民航路的新篇章,他深知肩头三道杠扛起的是一支技术团队向智能化安检新时代新征程进发的使命。那些曾在键盘上敲击出的上百万行代码,都化作了他带领团队破浪前行的底气,推动着他砥砺前行。
马克,一名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扎根岗位的青年民航人,而他的故事,则是一个关于梦想、奋斗与创新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民航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数字化浪潮中,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激励着更多民航人奋勇前行,为推动民航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