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赴疆来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的援疆工作手记

(通讯员:陈恩泽、陈泽瓯)2025年1月23日,我踏上了新疆阿克苏的土地。这座坐落在南疆中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的城市,此前只在地图上见过,如今真切地铺展在我眼前。第二天,阿克苏空管站为我和另一位来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的同事举行了欢迎会,一句句热情的问候,瞬间驱散了我初到异乡的陌生感。

为了让我们尽快融入新岗位,阿克苏空管站气象台领导和观测室的同事们早早做了准备。他们专门制定了一个月的学习交流计划,从气象观测设备的操作、发报软件的使用,到一本本工作手册,都耐心细致地帮我梳理。跟着大家学了一个月,我慢慢摸清了阿克苏的天气脾气——这里的气候和温州截然不同,温州的复杂天气多是雷暴、降水、雾,而阿克苏最常见的是沙尘带来的低能见度和干雷暴。

适应的过程中,我一边跟着参加科室业务培训,努力跟上大家的节奏;一边把在温州空管站积累的经验拿出来,和同事们聊业务建设的思路、分享专业知识,还从“传帮带”的角度,提些可行的工作方法,期望能帮观测室的伙伴们提升能力,为阿克苏空管站的气象保障服务出份力,让观测业务做得更精细。当然,我也没忘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工作作风、实用的工作经验,都是我要吸收的“养分”。这段时间,我真切感受到了不同地区工作模式的差异,比如发报的流程、应急处置的步骤,都得慢慢调整适应,但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过程,总让我觉得很踏实。

正式参与观测一线值班后,“安全”两个字始终绷在我心里,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细致地发好每一份天气报文,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参加科室业务培训会议时,我会认真琢磨气象台的应急手册,熟记应急流程,还会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流程里的细节,希望能帮着把手册修订得更完善些。值班时,我也会结合以前在温州的观测经验,从报文发布、信息通报这两个环节提些建议,和大家一起探讨怎么能既提高业务效率,又降低工作风险。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同事们都很认可这些想法,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时候不值班,遇上复杂天气,我也会第一时间赶到工作现场搭把手。放单后的这几个月,通过值班不断积累,以及深度参与台里的会议和演练,我对民航气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明白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有多重要。

援疆这半年多,最暖的是身边的牵挂和关怀。温州空管站的领导和同事们总记着我,时不时询问我的工作和生活;阿克苏空管站的领导、气象台的伙伴们更是把我当家人,工作上有难题、生活里有麻烦,他们都会主动帮我协调解决,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工作之外,我还常跟着大家参加空管站和气象台组织的集体活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拉近了跟同事们的距离。偶尔有闲暇,我会自己规划路线,去看看新疆的风光——壮阔的沙漠、清澈的湖泊、金黄的胡杨,每一处都让人心动;也会去尝尝当地的美食,和热情的维吾尔族同胞聊聊天,感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现在的我,才算真正懂了新疆的美:不只是风景如画的外在美,更有淳朴人文、真诚关怀勾勒出的品格之美。

转眼又到了石榴成熟的季节,“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援疆的大半年时光,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麓,我的心始终和两地的同仁紧密拥抱,和新时代空管事业共同搏动。六合同风,九州共贯,长风万里不仅寄托着我的思念,更连接起这片广袤土地上,所有空管人对于安全与效率的共同追求。我坚信,无数个像我这样小小一份子的坚守与付出,终将汇聚成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空管力量,让铁翼更加稳健、更加顺畅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