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科普:飞机结冰的形成原因和潜在危害

(通讯员:王述新)在民航飞行中,飞机结冰是潜藏的 “隐形威胁”。看似晶莹的冰层,却可能给飞行安全带来连锁风险。了解其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对理解民航安全至关重要。

飞机结冰需满足三个关键条件。一是要有充足水汽,如含有过冷水滴的云层、降雨等,这些低于 0℃仍呈液态的水滴,是结冰的 “原料”;二是需 0℃至 – 20℃的低温环境,此温度区间能让过冷水滴接触飞机后迅速冻结,温度过低反而不易形成大面积冰层;三是飞机特定部位的接触机会,机翼、尾翼、发动机进气口等部位,因与气流直接接触,易成为冰层 “落脚地”。

结冰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会破坏飞机气动外形,机翼、尾翼结冰后,表面粗糙导致升力下降、阻力增加,飞机爬升困难、机动性变差;还会影响系统功能,发动机进气口结冰可能致其熄火,空速管结冰会让飞行员获取错误速度数据,风挡玻璃结冰则遮挡视线;更会增加操控难度,机翼两侧结冰不均易使飞机倾斜,若冰层未及时清除,可能引发失速、失控等严重事故。

不过,民航业有完善的防护体系应对结冰。地面除冰是首道防线,地勤人员用含乙二醇的除冰液喷洒飞机,既能融冰,又能形成保护膜延缓结冰;空中有主动防冰系统,机翼、尾翼靠发动机热空气加热,发动机进气口和空速管用电加热,风挡玻璃则有加热丝融冰;同时,航空公司与空管部门会密切监测气象,提前调整航线避开结冰区,飞行中飞行员也会用雷达监测天气,及时规避风险。

飞机结冰虽有威胁,但通过科学防护,能有效保障飞行安全。每一次平安起降,都是技术、操作与监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旅客的蓝天之旅筑牢防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