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航呕心之作—“山鹰”高教机背后的故事

      我们要给你讲述的,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感人故事。  知道“山鹰”高级教练机么?三年前,它像一匹黑马,在贵州的深山沟壑里腾空而起。自那以后,它更凭借高科技的伟力,凭借自主创新的执著,在黔山秀水间,忠诚地实践着“跨越式发展”!

      我们要给你讲述的,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感人故事。

  知道“山鹰”高级教练机么?三年前,它像一匹黑马,在贵州的深山沟壑里腾空而起。自那以后,它更凭借高科技的伟力,凭借自主创新的执著,在黔山秀水间,忠诚地实践着“跨越式发展”!

  有人比喻,以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为主、整合中国航空工业之强者联合研制的、具有完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山鹰”高级教练机,在云贵高原的双阳机场腾空而起的那一刻,便成为沉寂多年的贵州航空工业在中国航空工业领域中历史的一声长啸!

  关于鹰的内涵和外延,教科书多有记载。

      而“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颠”,正是贵航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取名“山鹰”的缘由所在。

  “山鹰”飞机的问世,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它所采取的不要国家分文投资的研制模式,搅动的不仅仅是中国航空工业产业竞争升级的“一江春水”,更为可贵的是,中国军工装备“市场化”竞争格局已“破茧而出”,呈“星火燎原”之势。

  这段历史,将永远成为在贵州高原,在国防战略后方,在10余万满腔热血的“三线”儿女心灵深处甘苦共存、酸甜兼具、悲欢犹在的厚重记忆……

  山鹰:背后的新闻故事

  亮 剑

  这是一个并不久远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好汉,而是一群普通的三线人,以其并不平凡的双肩,托起一代又一代中国航空工业的脊梁。

  走进中国最大的三线企业中国一航贵航集团,感受的是,三线人原始的朴素情怀。他们纯朴之于与世无争,他们执着之于默默无闻,就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们却用其平凡之手,创造出一个个在业界惊天地、撼山神的伟大壮举。

  这里所介绍的“山鹰”高级教练机,只是其奔腾飞溅浪花中的一朵。

  公元2003年12月13日,贵州安顺。空阔的双阳机场上,人流如织。数千航空英才和来宾齐聚在这里,是为了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一架深黄色的战鹰,昂首向上,圆目怒睁,正蓄势待发。

  偏偏天公不作美,云遮雾障,能见度极低,原定的这架飞机首飞时间,只能一推再推。

  直到中午,阴霾的天空才扫去墨黑的浓云,露出了冬日里难得的笑脸----老天终于为放飞中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山鹰”敞开了通天之道。

  14时15分,一阵如雷的轰鸣声。缓缓地,战鹰开始滑向跑道,等待放飞指令。

  信号弹划破了长空,塔台传出指令:起飞!

  瞬间,轰鸣声震天动地,战机奋展双翼,如离铉之箭,直冲云天。 低空通场向世人示意:首飞成功!

  成功了!见证了这一过程的人们欢呼着,拥抱着,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

  时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高倬和贵航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万成,兴奋地站在主席台上,接受空军副司令员马晓天中将和贵州省省长石秀诗等领导的祝贺!

  当首飞试飞员钱兆权、马信新驾机安全返回地面时,人群如潮水一般簇拥着他们,航空报国的壮志情怀,在机场上空久久回荡……

  鹰之梦

  梦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企望。中国人的航空梦已经做了几十年,而贵航人的山鹰梦,做了整整十年。

  “从沈阳到贵阳,八千里路云和月;从60年代到如今,40功名尘与土;屯堡人600年不变,成为一道旅游景观;贵航人40年的变与不变,将意味着什么?”

  这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反映贵州航空工业三线建设的5集专题片《冲出重围》的片首语。

  这段话一直在周万成的头脑里萦绕着。作为在全国最大的“三线”军工企业——贵航集团的领航人,最铭心刻骨的是为之拼搏一生的“三线”建设。多年来,他一直和他的同伴们,在做着同一个梦——研制中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

  所谓“教练机”,是对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进行高级战术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机种。教练机水平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高低。国际上,战斗机正处于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我国空军战斗机也在更新之列。新型战斗机的教练机是什么?以研制生产教练机起家的贵航集团,将在这次浪潮中扮演什么角色?值得考量。

  在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逆水行舟”的贵航人曾在蓝天白云间书写下值得历史铭记的豪迈篇章:

  1985年,贵航人将自行设计制造的歼教七飞机送上了蓝天,解决了空海军的急需,结束了中国没有高级教练机的历史。由此,贵航集团由仿制走上了自行研制的道路;

  1990年11月9日,歼教七P型飞机首飞成功,其性能、质量接近发达国家同类飞机水平。就完成了从方案论证、设计出图、零部件制造、总装调试到首飞上天,仅用19个月时间,创造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个曾经参与贵航集团早期研制歼教七p型飞机的知识分子,因病过早辞世。生命垂危之际,他向领导提出,希望死后能有一张研制歼教七p型飞机的立功证书覆盖在他的骨灰盒上。这就是视事业如生命的贵航人的航空情怀!这种情怀,支撑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从那时起,周万成和十余万贵航人就开始做同一个梦,一个研制具有代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国“山鹰”之梦。若干年来,他们一直在为圆这个梦而苦战着。

  鹰之魂

  魂是什么?魂是生命所系。航空人魂牵梦绕的就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武装中国空军,强大中国国防。

  “‘山鹰’,贵航集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来之不易和机不可失的最后一次机遇。”山鹰亮翅蓝天后,时任贵航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军发出这样的感慨。

  客观地说,山鹰研制是一个高风险项目,压力大于动力。因为,作为一个重大军工项目,国家先期没有分文投入,研制资金全靠企业自筹解决。加之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可以想见。国内,行业兄弟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举全集团之力”,立志把代号为L—15的高级教练机研制出来并在2005年前送上天。而国际上,俄罗斯有米格—AT和雅克—130、英国有“鹰”100、美国有T—38和T—38B,还有韩国和美国合作的T—50“金鹰”高级教练机等等机型,竞争市场上,强手如林。

  贵航人何尝不懂得强者生存的道理。2001年1月18日,贵航集团公司董事会宣告“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立项。自此,贵航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自担风险的境地。

  作为上级,中国一航公司全力支持,并明确表示:以贵航集团为研制投资主体,举全行业之力,按“共同开发、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原则进行研制。

  争取到“合法”地位的“山鹰”,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三大风险。贵航人自加压力,把首飞时间锁定在2003年12月17日这个纪念世界航空百年之日。这就是说,从立项到首飞,时间只有22个月。

  按常规,一种新型飞机研制周期需要十年左右。22个月的时间完成研制任务,这在中国航空史上没有先例。

  有人揶揄:“贵航想“放卫星”呢!”

  许多专家也不止一次发问:“就贵航集团现有的实力,能行吗?”

  “能行!”周万成的回答斩钉截铁,“研制的时间,是国防建设需要和竞争对手定的!”

  这是一次时空的跨越,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创新工程。

  常常不按常规出牌的贵航集团上下同欲,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一场新机研制史上的非常规战争,变“不可能”为“可能”!

  自筹资金,自担风险,时间紧、周期短、技术难度高、人员设备条件缺乏……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被一个个攻克,取而代之的,是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8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发图;

  3个月的时间完成模具设计和工装制造;

  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部装任务;

  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总装和首飞。

  “不可能”的梦想,在贵航人面前变成了现实。这是10余万贵州“三线”军工人“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的结晶,是航空人用不倒的信念和不懈的进取雕刻出的生命理想,这理想正以鹰的姿态亮翅蓝天,欲与天公试比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