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航空货运市场也不断扩容,国内外航空公司纷纷看好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又为各路对手带来了商机和挑战。6月22日,长城航投入运营。7月1日,上货航正式挂牌。外国航空公司也不约而同地在上海增加运力,货运市场需求与运力矛盾日渐凸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拥有上海基地的中货航,如果仅仅依靠现有的6架MD-11和1架湿租的B747-200货机的机队规模无法进一步占领市场、拓展市场,其结果必然是丧失竞争地位的优势。
选择明天的动力
这是一种能适应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繁荣的航空货运市场需求的机型之一。在装载123吨货物的情况下航程可达9210公里的B747-400ERF货机具有令人惊叹的远航程能力。
这是中货航首次引进的第一架新型全货机。它将执行上海至美国的航线,并和明年加盟的第二架B747货机一起逐渐成为中货航新的主力机型。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购机尝试。在历经1年之久的准备工作之后,新机型将于9月14日正式从美国西雅图飞抵上海。它将成为中货航新一轮腾飞的起点。
这是中货航股东——东航和中远的破壁之举。一件刷新东航历史上无波音747机型记录的盛事。在提供崭新的硬件支持下,东航货运品牌彰显更强底气。
果断拍板 因为不甘被淘汰
作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亚太地区核心枢纽港——上海,其空港货邮吞吐量已列入全球十强之列。上海,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较集中的地方;上海,也成了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中外航空公司纷纷看好上海市场,投运力、开航线,但中外运力悬殊,双方已不是同一量级的对手,致命的劣势显而易见。
中货航,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专业货运航空公司,虽有地处上海基地之优势,但也面临着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中货航,出路何在?机遇何在?
总经理王国成在回忆去年定夺引进B747全货机过程时说,中货航要占据上海优势竞争地位,要抢占货运市场,必须建立起规模优势,而现有的6架MD-11货机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增加运力,拓展市场迫在眉睫。
经过市场调研,反复论证,中货航领导层达成共识:MD-11货机已经停产5年,属于淘汰机型,维修成本也逐年上升,继续引进MD-11货机已不再可行。而B747-400货机属于成熟机型,其中B747-400ERF不仅能解决中货航运力不足的矛盾,而且为中货航实现机型更新及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个引进B747新机型的设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浮现了:先以融资方式租赁2架货机,分别于06年和07年交付使用,中、远期将根据市场情况再继续补充货机,以增加运力。
多方谈判 寻求最佳合作
经过一系列程序后,国家发改委终于在去年6月24日发文同意中货航引进B747-400ERF。对于从未有过购机实战经验的中货航来说,横亘在这一购机背后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购机程序、机型设备选定、融资方案……太多的第一次令谈判者心中无底。然而,在大股东东航及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下,一轮又一轮的谈判竟获得了成功。
——与波音公司签署租机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双方在租机领域的全面合作。在此次协议中,双方约定,中货航租赁波音公司推出的全新747-400ERF机型,其机身价格比前年同期订购价格优惠15%。企业发展部部长汪静农说起前期谈判不无感慨:刚开始与波音公司接触时,心里还真有点发怵。幸亏有东航及兄弟单位的指点和帮助,才得以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完成协议的签订。
——与供应商签订机载设备协议。从发动机到工装设备,机上所有的航材、设备牵涉到上百家供应商。每一次与供应商的接触,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论证。通过询价——竞标——下订单——验货一系列程序,中货航在半年之内,完成了102项工装设备、944项航材及3只飞千斤顶的订购工作。“那段时间,白天谈判,晚上开会、整理资料已是家常便饭”,机务工程部经理纪树虎如是说。
——与外资银行首次进行资本合作。以招标的形式,通过对各大银行融资方案的综合评估,在充分考虑汇率和利率因素、并力求融资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最终选定法国兴业银行和东方汇理银行提供的境外商贷结合法国税务租赁的融资方案。在融资签约仪式上,总经理王国成脸上充满了喜悦,因为它毕竟是中货航第一次成功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了资本支持。
可以说,如果不是大股东东航及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如果不是中货航有一股欲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如此之多的“大会战”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中货航的购机过程也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从这个意义看,中货航的选择,也是东航的选择,更是中货航绝地反击、急流勇进的选择。
运行审定 一切准备就绪
依照中国民航CCAR-121部规章有关条款,引进新机型投入航线运行前各项保障工作的准备情况,须经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安全运行审定许可,方可投入航线运行。
当中货航订购完747-400ERF货机后,牵涉到26类、68项的运行审定工作立马展开。编写《新机型引进运行准备工作管理程序》,并根据这一程序,编制“747-400ERF货机投入航线运行前申请安全运行审定准备工作计划”。负责此项工作的运行办主任崔瑞升介绍说,与航空公司进行运行审定程序相同,引进新机型同样要经过预先申请、正式申请、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验证飞行、批准《运行规范》五个阶段工作。每一阶段工作的完成,都是按照计划并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敲、认真修改及内外协调之下进行的。
33类文件、手册和资料的修订、编写及翻译——去年下半年,摆在中货航面前的《747-400ERF飞机维修方案》、《飞机机组操作手册》、《快速基准手册》、《飞行训练大纲》、《新机型运行准备管理程序》等33类文件、手册和资料急需修订、编写或翻译乃至报批。时间紧张,头绪纷繁。中货航机务工程、飞管、安运、运控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今年7月20日,他们顺利完成了所有文件、手册及资料的修订、编写和翻译任务。
与地面代理、运行机场协议的签订——新机型投入运行前,必须完成基地站及外站所有地面代理协议的签订工作,其中包括所飞机场(包括备降机场)的货物仓储、配载、平衡、地面勤务、航务加油、飞机维修等等。中货航采用到计时法,将上述工作卡在8月31日前的每一个节点上,并且使各相关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都处在一个受控状态。各部门经过努力,已顺利完成所有协议的签订工作。
新机型开航首飞美国达拉斯——在中货航国际货运业务中,中美航空市场份额占有主要优势。中货航认为,美国中部地区达拉斯站点的货物结构主要以IT电子产品为主,并且又多以承运托盘货,B747-400ERF机型恰恰具备这样的能力,用它替代原有的MD-11货机执飞达拉斯,并兼飞短航线,可使飞机载运率、日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这是中货航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毕竟,近1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要为中货航的成功和未来的发展作出富有价值的贡献。
人员培训、安全运行最重要——中货航先后派出28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飞行员分四批赴美进行改装训练。28名飞行员在历经52天的理论学习及模拟机训练后,又马不停蹄地进行本场训练和航线监控飞行,以取得25小时以上运行经历。8月底之前,中货航将完成最后一批飞行员改装培训任务。开航后,28名飞行员将搭配成15套机组执行B747飞行任务。另外,中货航的8名签派员在美国经过新机型初试训练、载重平衡及模拟机训练后,均获得了B747机型签派执照,今后他们将独立承担起B747货机所有始发和回程航班的控制任务。而承担新机型维修任务的55名机务维修和工程人员也先后赴美参加了机电班和电子班改装课程的学习。还有像基地站和外站人员的培训、协议代理人资格的培训等等,也都一一列入了中货航的日常工作之中。
中货航人员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始终确保运行安全的过程,一个始终符合CCAR-121R2部规章要求的过程。
——航线验证飞行就绪作为运行合格审定工作的关键阶段——演示验证,中货航未敢有半点怠慢之意,因为它将确定中货航在完成局方认可的至少25小时运行飞行经历后,B747机型是否具备安全实施运行的能力及是否符合公司运行手册和适用规章的标准、程序和规定。为了确保验证飞行工作的顺利完成,中货航运行审定办公室将牵涉到飞行机组、运控中心、维修工程等五大部门的近60项准备工作要点整理成文后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各部门则按要求组织落实各项准备工作。8月25日之前,中货航已完成局方对公司基地有关B747ERF准备工作情况的检查。9月13日,中货航还将分别完成美国西雅图至上海、上海至美国达拉斯的载货验证飞行。
随着9月14日新货机从遥远的美国西雅图飞抵上海虹桥机场的轰鸣声,中货航由此揭开成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