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机场集团学习实践活动党课报告会上的讲话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继续推进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5月12日) 董事长  蒋厚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继续推进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5月12日)
董事长  蒋厚玉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根据省属企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当前,集团公司正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今天我将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这个课题,结合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认识,着重就集团公司当前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思路等三个方面与同志们做一交流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安徽民航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航空运输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但从全省民航“十一五”发展目标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当前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如何积极应对,迎难而上,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危机中寻求并努力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一、集团公司发展业绩概况
      2003年11月25日,根据国务院6号文件及民航改革方案精神,原民航安徽省局所属合肥、黄山机场由中央移交省政府属地化管理,改制为安徽民航机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随着改革的深化,2005年11月8日,引入省高速公路总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成立了股权多元化的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黄山机场属地化以后,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在省国资委的监督指导下,在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下,集团公司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方针,狠抓航空安全基础建设,积极理顺安全生产关系,构建安全整体联动体系和安全监督网络,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努力提高安全服务保障的整体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市场开拓。以航空市场为导向,一手努力抓好客货源组织,一手积极协调航空运力增加。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积极克服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机场时刻资源紧缺以及航空公司运力紧张等不利因素,努力强化航空运输市场基础性工作,为航空公司和广大旅客货主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密切与民航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航空公司的协调联系。通过举办每年夏秋、冬春航季的航班推介会以及新航线航班的发布会、首航仪式等活动,不断加大航空运输市场产品的宣传推广。 
      三是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机制体制转换,促进机场发展,积极推进合肥新机场建设。
      从2003年机场属地化到2008年的过去5年里,集团公司虽然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还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通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基本适应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企不分到公司化的转型,基本理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航空运输生产已初具市场规模,总体上呈现出厚积薄发、强劲赶超的良好态势。集团公司在航空安全运输生产等方面呈现多个亮点,经济效益逐年递增,职工待遇不断改善, 2008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并受到省政府年度通报表彰。合肥、黄山机场分别荣获了省市“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文明标兵单位称号等各类殊荣。
      一是进一步强化航空安全管理联动和责任机制,形成安全监管、安全协调、安全应急救援以及安全联防共保、安全社会监督等防范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机场安全整体防控能力。2005年,集团公司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十项整治”,顺利通过了国家民航总局对合肥、黄山机场的安全适航符合性检查;2006年和2007年,黄山机场、合肥机场先后通过了国家民航局、华东管理局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标准进行的航空安全保卫审计。2008年,集团公司以109分的成绩获得民航华东地区安全责任考核第一名。与此同时,黄山机场于2008年顺利通过了民航局方的验收批准,机场等级由4C级提升为4D级,标志着机场航空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合肥、黄山机场同时进行改扩建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机场的保障功能。今年4月16日,投资8818万元的合肥骆岗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并启用,整个机场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提升了我们的服务保障能力和窗口形象,受到了王三运省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截止到2008年底,合肥机场连续20年保证航空安全无事故,空防安全连续实现第49个安全年。集团公司在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民航“安康杯”称号的基础上,去年又被中国民航局推荐申报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
      二是努力构建和谐的航空运力发展联动机制,航班航线和航空运力明显增加。作为我省主力机场的合肥骆岗机场,2005年先后新增15条航线,航班量比上年增加约1500架次;首次引入国航运力和韩国旅游包机,并促成非基地航空公司(深航)设立临时过夜基地。2006年,集团公司通过积极协助筹建全省首家民营航空管理公司,引入全国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运力加盟我省;当年6月26日,合肥机场通过了国家口岸部门的预验收,成为国际口岸。2007年,合肥机场首次引入境外的香港航空公司开通并加密了合肥——香港航线,2009年3月30日,又成功开通由合肥至韩国首尔的我省第一条国际航线,使合肥机场成为真正的国际机场。
      目前,合肥机场共开辟国际地区和国内航线35条,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首尔等32个城市,平均每周定期406航班,其中至北京的航班达到了每天9班。投入机场运营的有国航、东航、南航等国内16家航空公司,机型普遍以B737系列、A320等为主。
      三是积极开创和谐繁荣的航空运输市场发展局面,各项航空运输生产指标大幅增长。合肥机场的航空旅客吞吐量自2004年起以20%左右的幅度逐年快速递增,增速在华东地区百万以上机场始终位居前三位,与周边航空市场发达地区机场比较,在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赶超势头并继续逐步缩小了彼此间的差距。在2004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后,2005年达到151万人次。2006年,合肥机场首次被国家民航总局列入全国11个重点加班城市之一,全年共实现旅客吞吐量185.2万人次,比属地化当年的2003年整整翻了一番,比上年同期增长22.5%。2007年 11月24日,合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全年完成223万人次并再创历史新高。2005、2006、2007年,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同期8.1个、7个和2.7个百分点
      2008年,省机场集团公司努力克服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和南方严重水灾等自然灾害给航空运输市场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合肥、黄山机场当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75.2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7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9%和16.2%。其中,合肥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52.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9.6%,在全民航运输生产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较快增长,航空运输市场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壮大。
      今年集团公司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总体发展形势良好。在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下,集团公司胜利实现了春运开门红,各项运输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航线航班量增长明显,特别是在3月30日,合肥机场成功开通了合肥至韩国首尔的我省历史上首条国际航线,当日,合肥、黄山机场还分别举行了合肥—哈尔滨、黄山—西安的首航仪式。一天同时有三条航线首航,这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说明我们的航空运输市场日趋繁荣,蒸蒸日上。一季度,合肥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733731人次、货邮4276.7吨,分别与上年同期增长了18.2%和9.3%,同时黄山机场各项航空运输指标增幅也较去年同期全面上升,在经历了多年下滑徘徊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迹象。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大家努力和汗水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集团公司领导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集团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集团公司当前正处在持续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面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航空安全服务保障基础相对薄弱。由于长期生产经营规模小、亏损严重,导致各类安全服务保障设施设备陈旧老化、资金投入和更新完善相对不足。随着合肥新机场开工以及黄山机场在不停航状态下实施改扩建,确保机场安全运营和同步加快建设以及实现新老机场未来平稳过渡和“两不误、两促进”目标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航空运输市场资源分散且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尽管近年来我省航空运输市场增长幅度较快,但是由于资源分散、基数较小,因此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目前,在华东和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机场中,合肥是唯一仅有一家基地航空公司的机场,也导致了我省民航在激烈运输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相对弱势。因此,我省的航空运输市场总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壮大增强。
      三是全省机场发展相对不平衡。近年来,合肥机场各项航空运输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递增,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2007年,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率(20.5%)的排名在华东地区省会城市机场和百万人次以上机场中,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