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维修基地总经理倪继良(左)和党委书记陈伦揭下了搭在APU上的红盖头,预示着基地APU修理前景美好、红火。摄影:易春霞
“希望看到第一百台,第一千台APU修理下线。”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总经理倪继良在2010年11月29日举行的APU修理下线仪式上高兴地说。原来这是该基地成功修理出了第一台GTCP131-9B型APU,表明国航股份具备了GTCP85-129H、GTCP131-9A/B三种型号APU的修理能力和资质,从而结束了国航旗下波音737NG系列飞机和空客320系列飞机的APU全部送外修理的历史。APU的修理成功不仅是国航股份机务能力的提升和维修领域的拓展,更加快了机务维修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成为国航股份新的利润增长点。
APU是Auxiliary Power Unit的缩写,称为辅助动力装置,是飞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一般安装在机身最后段尾椎之内,其核心是一个小型的涡轮发动机。它的功能是向飞机提供电力和压缩空气,在地面用于启动飞机主发动机,保证客舱和驾驶舱内的照明和空调,在一定飞行高度下,它还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成都维修基地开发APU修理始于2007年底。随着公制发动机修理市场的逐步萎缩,该基地公制发动机修理面临减产、亏损的局面。为此基地积极开发新品,转型英制发动机修理。在09年4月,第一台型号为GTCP85-129H的APU修理成功了,41天的周期是完全在基地自主修理、深挖内潜的情况下实现的。该型APU适用于波音737-300飞机。根据国航机队的机型构成、规模和未来发展,成都基地要扩大修理领域,继续开发用于波音737NG飞机和空客320系列飞机的APU修理业务。今年,国航从空客和波音飞机的APU供货商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引进了新试车台和全套分解、装配、测量的工装设备,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成都基地APU修理的硬件水平、修理品质和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首台131-9B型APU修理成功,基地专门成立了由副总经理徐承岳挂帅的项目组,抽调精兵强将充分做好前期的人员培训、航材订货、工卡消化以及熟悉新车台操作规程等各项准备工作。在开工后,项目组控制好修理节奏,掌握住分解、清洗、修理、装配、试车、油封装箱和放行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通过科学施工、精益管理,抓住所有细节、克服一切困难,最终不到两个月完成了首台131-9B型APU的修理,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据了解,该基地已在今年10月通过了FAA审核,取得了APU修理项目的FAA认证,这无疑为APU修理市场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加重了国航机务维修竞争的砝码。从09年第一台APU修理下线至今,基地共完成了25台85-129H型APU的修理量,在又增加了两种型号的修理能力和资质后,预计明年APU修理量将达到70台,彻底实现扭亏为盈(内部模拟考核)。这种产量的陡增和市场的需求对于成都维修基地来讲既是考验更是挑战,既是压力更是机遇。目前,基地正在调整生产布局、抽调骨干力量,以创新求实的姿态、拼搏进取的行动,力争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更大的舞台。
成都维修基地总经理倪继良(右)代表修理厂家将该台APU的适航放行证郑重地移交给用户代表副总经理蔡宁。摄影易春霞
29日,基地副总经理徐承岳主持了首台131-9B型APU修理下线仪式上。总经理倪继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对131-9B型APU修理成功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发动机部的成功转型,肯定了发动机部在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挖掘内部潜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维修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管理的突破。倪继良对明年的APU修理满怀信心,他希望能参加下一个庆典。仪式上,倪总代表修理厂家将该台APU的适航放行证郑重地移交给用户代表副总经理蔡宁。在热烈的掌声中,倪继良和党委书记陈伦揭下了搭在APU上的红盖头,预示着基地APU修理前景美好、红火。
下线仪式上,在场的成都维修基地领导和员工合影留念,定格难忘的瞬间。摄影易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