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每天习惯性的迎着平常人下班的归家潮、匆匆碌碌的赶往机场的方向,公路两旁的路灯渐渐点亮,它们微微的点着头,仿佛在向这些忙碌的人致敬,想必连这些没有感情的建筑也视这群工作者为英雄吧。车流中时常传来一阵阵鸣笛声,清脆而响亮,然而在这喧闹的环境中这群人却心如止水,他们将这些喧嚣想象成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动力、是习以为常的节奏、是深夜工作开始前的热身运动。不久,工作者们汇集到了机场安检区,当一一亮出入场证件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这群人是国航的机务战士,此时夜来了,一场战役即将打响。
有那么一群人,虽然他们每天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却一直无怨无悔、默默付出。接班了,他们来到车间,从战友手中接过担子,工段长仔细的端详着工作板,十数个航后工作迫在眉睫,然而在这种紧张氛围中,整个车间内充满了一种机务人的正能量,这种能量体现着一种久经沧桑的自信和严谨。经过认真的推敲和思考,工作者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及时赶赴机坪现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机务工作者迈着稳健的步伐出现在机坪时,整个航线仿佛被施了魔法,飞机轰鸣声变的富有韵律而有力,廊桥也欢快的移动着,机务人是机场区域秩序最坚定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这一切都源于他们高度的严谨性和纪律性。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老中青三代薪火相传,传扬国航精神、体验机务人生。维修基地一直是杰出机务工作者培养的摇篮,从这里走出来的不但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排故工程师,还有出类拔萃的各部门管理人才。这些业务骨干们已经积极投身到机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再苦再难,他们的脸上永远洋溢着感人的微笑,这股蓄势待发的坚韧正在时时刻刻为国航机务力量添砖加瓦。难能可贵的是,那么多年走过来,这些机务人一直保持着光荣的机务传统,老师傅与新员工联袂共进退,时刻以安全、诚信、高效为信条,同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勇于承接并圆满完成了公司部署的多项艰巨任务,为保障国航航班运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那么一群人,夜幕下,他们如机坪上的明灯发光发热,照亮了飞机回家的路、温暖了国航旅客们的心。夜已深,一架飞机漫无目的滑行在机场跑道上,正当它焦虑、担忧时,远处两颗红星在闪烁,它兴奋的奔过去,走近才发现,这是机务人手中的引导指挥棒,正是这熟悉的动作捕捉住了孩子归来的心,指引着每架飞机安全进港。旅客们沿着廊桥,有说有笑着愉快的离开这里,待一切安静之后,舞台剧的主角再次转换成了这群机务战士。初冬寒夜,机坪上矗立着几盏明灯,明亮的灯光与周围的寒气交融在一起,地面上几个时而拉长、时而缩短的影子在飞机周边不停的移动着。此时,对讲机传来声音“航班30分钟后达到113机位”,一名老机务用手指了指那边,随即几个坚强的背影朝该方向走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