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网讯(张瑞平)敬畏之情,自古就被推崇为君子之道。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畏天命就是指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孔子将畏天命视为君子的美德,并将其作为划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而畏大人和畏圣人则是对体现道德权威和历史文化智慧的尊重。儒家思想的“三畏”体现了在当时的君子之道的道德标准。敬畏之心,是每个共产党人需要的常怀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也明确指出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利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是人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
落笔之时,全球依然在和新冠病毒做着斗争,感染数字依旧节节攀升,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大概是2020年我们所有人尤其是最美逆行者最深感受。“敬畏生命”对于从事安全生产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只此一次的生命,可以坚强到与病毒殊死搏斗20多个日夜,最终转还,只此一次的生命可以脆弱到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误就可能导致生命的转瞬即逝。对于民航从业人员,对航空安全有着极高的要求,敬畏生命就是让每一位旅客平安落地,也让每一个民航从业人员安心回家。如果说对生命的敬畏是最高标准,那么要实现它则离不开对岗位职责的热爱和对规章制度的坚决执行。
如果说为航空安全运行提供管制、通导、气象服务的一线运行人员是保障飞行高效安全顺畅的前线,那么为他们提供培训服务的我们则算是为了保障前线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后方。作为一个培训工作者,该如何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去践行对职责的敬畏和使命的坚守?
敬畏规章:体现了民航业的运行规律,是安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统一。规章是约束人吗?当然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规章只是约束人吗?当然不是,它更是保护人的,保障工作的顺利,保障生活顺畅。
对于规章,我是有感情的。
这话听上去有些矫情,然而这确是事实。刚进单位时,时常会认为那些运行维护的条条框框是“束缚”,还是会遵守,但是情愿需要一个过程;后来慢慢接纳并深刻感受到了它除了是“束缚”更是保护;再后来因为申报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岗位培训机构的专项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并无先例可循,管制借鉴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静下心来,从梳理规章序列开始,横向对比管制、通导以及工作性质有相似之处的机务,纵向对比国内外对航空电信人员的培训手册、管理办法,在看似枯燥的文件筐里慢慢找到了方向。
敬畏规章,对于一个培训工作者而言,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空管未来的中坚力量建立起安全意识和规章意识的起点,更是紧追先进理念和先进做法,因地制宜的搭建出本土化的专业培训体系,助力三基。
敬畏职责:体现了民航人的职业操守,是岗位责任和专业能力的高度统一。这主要体现在对职业,对岗位,对职责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从而能够自觉提升专业能力。这点在英雄机长刘传健身上大约就体现在高度的职业崇敬和敬畏之情,讲这种敬畏之情化作扎实的训练和精益求精的技能提升,只有充分对各种特情下的处置信心十足,准备充分,才能在特情发生时,在高压下能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到正确处置方法并能够按照训练和手册完成操作。
成功的案例有些时候可以学习,却不可复制,因为专业岗位的不同,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找到适应自身岗位的培训培养方式。2020年在抗疫情的工作要求和专业人员岗位培训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在前一个三年周期的通导专业岗位复训在重要专业和岗位的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精准定位学员;采用“以终为始”的课程目标拆分,将岗位复训定位在面向持续保持岗位胜任能力的初中级,和面向培养高级专业技能水平的高级培训;帮助专业教员建立结构化以面到点的课程开发思维模式,从而是岗位复训更有针对性。在线下集中困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帮助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控制参培学员数量、严格培训考核等方式按期完成通导专业初中级岗位复训,为专业人员资质能力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心存敬畏行之高远”。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谨慎的态度,戒惧的意念,不是让我们培训工作者畏缩不前,不做不错,而是时刻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和意念,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培训的“试错”中,让运行一线的前方少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