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田振才:适应大运行 推动大协同 共建大数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位演讲者,也感谢组委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各位领导、嘉宾和各界同仁一起研讨民航业的智慧发展。

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工作实践和探索作一个汇报,题目是《适应大运行,推进大协同,共建大数据》。

一方面适应大运行,我们注意到当前中国民航的运行呈现出几个挑战和特点。

一是航空旅客量和航班运输量持续保持增长。2018年中国民航完成了6.1亿人次旅客运输量,根据国际航协的预测,到202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客运市场。

二是广大旅客对航班正点率期望不断攀升。在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中国民航航班正常率实现了近年新高。当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航班量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下,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是行业运行环境复杂程度日益凸显。正如本次论坛中大家关心的,对于大范围恶劣天气影响、空域用户混合运行等不利条件下的精细化运行管理要求已浮出水面,未来运输航空、传统通用航空、无人机、军航等在同一空域中运行的复杂程度愈加突出。

四是民航高质量发展,对跨专业、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运行提出了新要求。民航各单位之间、军民航之间、民航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数据信息深度共享、协同运行已形成广泛共识并且是大势所趋。

五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对运行决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是业务层面,尤其是应对大运行态势及突发事件对行业运行监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按照民航局深化改革任务要求,开始借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业务为驱动,切实提升运行监控能力和决策水平的实践和探索。

可见,中国民航正在进入“大运行时代”。大运行是基于行业管理主体、运行主体、保障主体以及服务主体之间的协同运行体系与机制,融合及应用航空器运行的各环节数据,实现民航行业内,以及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探索并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时代民航运行系统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践行民航局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的责任担当。

同时,运行监控中心作为行业运行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同时还承担了行业的预先飞行计划管理,运行监控与协同智慧,应急处置协调、行业的运行品质评估,运行数据管理等职责,是民航实施业务和数据深度融合,实现高效运行的中枢和大脑。

面对民航大运行体系的建设任务,我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运行数据的高度联网化和共享化;二是运行业务的高度协同化和融合化;三是运行管理的高度精细化与智能化。要实现以上三个原则,我们必须以推进大协同为手段,以共建大数据为支撑,推进大协同。

当前,我们基于对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运行信息的统一管控,以航班对象管理为切入点,聚焦航班运行前。例如对航权时刻与预先飞行计划数据统一管理,突发事件监控和处置,以及运行后运行品质的复盘与考核等关键问题有的放矢。从机制建设、平台建设、能力建设等入手,对业务流、数据流、信息流进行梳理,逐步实现民航各运行主体之间、运行主体与保障主体及服务主体之间的业务协调同步。

我们正在全面推进机场级和行业级的运行协调机制建设。通过运行前研判、运行中处置,运行后评估的全流程管理,将运管委机制建设机场协同角色统筹结合,打造分级联动的网络化大运行机制。

在解决民航关键问题的同时,大协同还需要实现民航运行与航空安全、局方监管、适航维修、飞机飞行标准、机场建设、航空安保、通航、旅客服务等政策法规建设的协同发展。

此外,民航运行业务也将保障整个航空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从而为综合交通运输、航空制造、地方临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价值和贡献。特别要以民用无人机发展为切入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运行管理体系和政策标准,推动航空物联网的构建,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共建大数据、大运行与大协同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从2017年9月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连接会议机制的建立,到2018年10月25日中国民航运行数据中心的揭牌,中国民航运行大数据管理已经进入快车道。

在政策规范方面,我们颁发了中国民航运行信息管理指导意见,中国民航航班运行数据开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后续我们还将出台关于促进民航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民航在行业层面对数据管理的再谋划、再安排,着力规范民航数据的应用管理工作。

在数据资源方面,运行数据成员单位数量,数据协议单位数量,以及共享数据种类数量持续增加,数据共享平台要发展成为各运行单位间数据与信息交互的重要抓手,与传统的点对点共享模式相比,集中式的共享模式数据治理,最大程度保证了各方效益与单位利益最优化。基于共享数据的时效化应用已经在首都机场集团、国航、东航、南航为代表的24家航司、机场、空管单位试点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首都机场集团基于数据共享进行了运行监控系统的快速部署,实现了对包含大兴国际机场在内的52个机场实时监控和运行效率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各成员集团协同运行的优势。

当前,我们正在系统谋划、精心部署,从夯实政策基础、扩大交通共享、强化数据应用、加强安全管控等方面入手,推进行业及规范标准的建设,实现行业数据共享的常态化、制度化、规章化,以需求为导向提升针对性、时效性,实现航班流、旅客流、货物流数据的全范围、全流程覆盖。

另外,我们要充分借鉴“互联网的+”与“智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使运行管理工作正如研讨中所建议的,变局部为整体,变被动为主动,在理念与机制方面使各类生产要素通过现存的各种制约达到有序高效的流动,在技术方面要切实找到互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行业落地场景,为管理者提供业务加数据驱动的更精准可靠的决策建议。我们参照国际标准,立足中国民航的运行特点,有效支撑智慧监管、智慧机场、智慧航司、智慧空管、智慧航信、智慧航油等落地实现,同时我们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数据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对数据和网络安全多维度、多层级的保护与防范措施。

当前,中国民航运行大数据中心建设正在顺利实施中,今天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通报一下,我们运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计划于2019年的9月30日投入试运行,未来我们依托中国民航运行大数据中心最全面的数据汇集节点,对监管部门、运行单位、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及行业外相关单位提供基础数据交互,增值数据服务以及智能化决策支持,让分析更精准,管理更精细,监管更精确,服务更精心。不断提升运行服务品质,使运行安全平稳可控,运行效率全面提升。

应该说,中国民航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不仅是信息系统,更是基于大运行的组织体系与机制建设,不仅是民航领域的行业实践,更是综合交通领域的融合创新。不仅是民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强劲驱动。不仅是中国民航提质增效的重要探索,更是国际民航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

女士们,先生们,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向纵深发展,伴随着智能制造的稳健步伐,中国民航以大运行、大协同和大数据为背景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已经启航。真诚欢迎来自国内外政府和企业的朋友共享发展机遇,共绘发展蓝图,携手共建智慧民航,谢谢大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