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航空(Air France)是否正在重蹈泛美航空之路?这个问题随着这家法国挂旗航空公司飞行员为期两周的罢工更加的凸显了出来。两周的罢工将造成财务损失高达约5亿欧元(合6.45亿美元),使得其从前五年大幅亏损的境地走出的希望更加渺茫。而和其竞争的低成本运营航空公司是否也在将这家航空公司推上不归之路?
泛美航空是在放松管制的大环境下,由于缺乏国内航线衔接其国际航线而导致轰然倒下的。而法航在1980年控股Air Inter——一家地区短途航空公司——以前也是同样的,而促成当时收购行动的CEO Bernard Attali更是强调说:“如果无法控制我们的国内市场,我们将无法取得成功”。
Air Inter 年运输旅客达2000万人次,以提供合理票价的、安全准点的航空服务而广受好评,但是当其被收购后成为法航的国内航线分支,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特点。而与此同时复制美国西南航空低成本模式的欧洲航空公司逐渐兴起,埋下了法航今日处境的导火线。
稍早前退休的前法航荷航集团主席Jean-Cyril Spinetta并不认同我们对于法航进入低成本运营领域过晚的看法。但是法航旗下的这个运营着14架飞机的廉价航空公司受到了飞行员工会的强烈关注,一项旨在扩大运营规模、将基地扩展至欧洲多个地点的计划在飞行员工会担心工作地点变更以及雇佣非法国籍机组人员而强烈的反对之下而取消。
法航正在急忙试图恢复公众对于,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Alexandre de Juniac以及法航首席执行官Frederic Gagey本月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向为法航飞行员罢工而受到影响的客户们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声明中还提到对于廉价航空服务的需求在持续稳定的增长,而法航在这个领域的动作并不足够,法航希望Transavia能够快速增加运力、开辟新的航线,拉近与欧洲廉价运营商领头羊瑞安航空(Ryanair)和易捷航空(EasyJet)之间的距离。
在11月1日开始的2014-15营运季度中,法航荷航集团仅有不到1%的收费座位增长量,这是对其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所要经历困境的最好写照。而对于货运方面则是大幅下滑,以至于集团内大部分的全货机机队都已经停飞或转卖。
整个集团的糟糕财务状况也让所有促进增长的计划步履蹒跚,比如集团曾经有机会获得意大利航空(Alitalia)的控股权,从而使得集团可以施行三基地战略,建立起从北至南的一个全欧洲的运营体系。结果最终却是令得多数专家大跌眼镜的艾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完成了对于Alitalia的收购。
法航荷航集团即使可以重新赢得客户的信赖,但其试图走出困境的努力注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充满变数的道路上。而其竞争对手则在不停的扩张,比如瑞安航空原先仅在地区小型机场运营,但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专门在主要机场(如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机场)运营的分支,主要服务其商务客流。公司业务总监Kenny Jacobs确认已在主要航线上推出其商务增值服务。他还说明瑞安航空的旅客中有25%都是商务客流,在短途商务旅行中作为一个廉价航空品牌没有任何劣势。
法航必须为其生存而战!
(本文编译自美国《航空周刊》网站10月20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