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简称《改革意见》),国内各媒体欢腾一片,私人飞机、空中旅游、航拍、林木播种等“通用航空”飞行或可自由进行———10年来,夹缝生存的通用航空产业界一直在诉求低空的开放,似乎中国低空空域马上就可以进入自由飞行了,其实不然,由于中国国情的不同,低空空域的开放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
《改革意见》里所指的低空空域主要是指在军事限制区、空中禁区、大城市上空等以外地区的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空域,有别于欧美国家的低空空域,其实在航空最发达国家——美国,空域的划分是非常详细的,我们所说的低空空域相于美国的G类空域,但有所不同的是美国的G类空域是非管制空域,也就是说在该空域不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只提供空中交通情报服务,换句话说在上述空域内飞机之间的间隔不是由空管人员通过管制来提供,而是飞行人员根据目视和空中情报服务来自我保持安全间隔,另外美国的G类空域无论是范围还是高度都比我们的低空空域大的多,比如G类空域的高度是0-10000英尺,在上述空域内基本可以实现自由飞行,“9.11”事件后美国也加强了对上述空域的管理,因此低空空域自由飞行是有条件的,并非是随意的自由飞行。
下面看看我国低空空域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1、管理体制滞后,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面空域管制的国家,缺乏低空空域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2、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重视不够,中国通用航空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相关的保障设施严重匮乏。
3、缺乏管理经验,由于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所有空域实施空中交通管制,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低空空域的使用者都极度缺乏上述空域的管理和使用经验。
4、如何处理低空空域改革和国土防空以及飞行安全的矛盾。
低空空域改革势在必行,要积极稳妥的进行,多年以来低空空域的限制制约了国内通用航空的发展,随着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私人飞机、旅游、探矿、航拍、急救、警用等需求日益增长,只有积极稳妥的进行低空空域开放才能满足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促进航空事业发展。
低空空域开放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由管制空域向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过渡,首先空军和民航空管管理部门要转变思维,由管制变为提供服务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
2、简化报批手续,目前低空空域使用的报批手续过于繁琐,各种限制过多,空军和民航空管部门需要认真研究,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拿出确实可行的方案,在保证国土防空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提供服务,促进私人飞机等通用航空大力发展。
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低空空域飞行保障的导航设施和手段一直都是制约各种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手段,特别是对民间资本的吸收,共同投资、共同分担风险、共同享受利益。
4、加强规章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建立低空空域管理规则是目前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低空空域的用户和潜在用户了解国家的法规和规章,以便更好的配合相关部门使用好低空空域。
5、加强人员培训,为低空空域开放保驾护航:在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和飞行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广大低空空域使用者和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
低空空域改革前景美好,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发展经验来看,低空空域一旦开放,其需求都呈几何式增长,其增长速度均大于民用航空的发展,同时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均远远大于我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