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机场安防系统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作者:李鸿博)  在未来十年间,中国的民航机场将面临一个新的建设高峰。为了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将投入数千亿元新建、改、扩建全国各地的民航机场。在建设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 系统的规划中,现代化的民用航空安全防范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建设内容。

  (作者:李鸿博)

  在未来十年间,中国的民航机场将面临一个新的建设高峰。为了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将投入数千亿元新建、改、扩建全国各地的民航机场。在建设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规划中,现代化的民用航空安全防范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建设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上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民用航空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如何建设并管理好一整套技术先进、运行可靠、能最大限度减少航空飞行安全事故的现代化安防系统,已经成为所有机场及航空公司日常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1 民航机场安防系统的基本组成

  根据国家民航总局对机场安全管理的要求,机场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电视监控及报警系统;
  ◆ 门禁控制系统;
  ◆ 周界监视及报警系统;
  ◆ 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平台。

  (1)电视监控系统由安装在机场各个部位的摄像机拍摄视频图像,通过传输线路视频图像传送到控制中心,由视频管理矩阵对图像进行切换、对摄像机进行控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图像,值班人员通过这些图像密切监视机场的业务运行情况,同时对这些图像进行录像保存,以备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时可通过调看录像寻找相关线索。

  (2)门禁系统主要承担机场进出通道的人员进出的管理功能。通过安装在进出口处的读卡设备,可对通过本通道的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确定是否放行,同时将进出人员记录在数据库中。

  (3) 周界报警系统是机场围栏的辅助设施,它用来监视是否有人员非法翻越围栏进入机场范围,遇有非法入侵时,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联动附近的摄像机进行图像复核。使得机场保安人员能及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制止非法入侵,保证机场安全。

  (4) 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平台采用开放式架构和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对所集成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联动处理和综合监视管理,是整个安防系统的核心。系统应不仅能够与安防系统内各子系统集成,完成安防系统内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联动控制,而且应能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和机场的信息系统、自动化系统,如信息集成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主时钟系统等。集成平台应支持所有采用产业标准通信协议,兼容国内外知名厂家的主流产品,它通过网络层进行软件集成,而非简单的硬件联动。

  目前,中国大多数民航机场的安全防范系统是传统的模拟系统,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民用航空机场安防系统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2 系统由模拟转向数字化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压缩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监控技术越来越成为电视监控系统中图像处理的重要手段。它的工作方式不同于模拟CCTV监控系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完全支持网络化操作,但也支持模拟CCTV监控系统的工作模式,支持从模拟系统升级到网络化系统,从而保证用户前期投资不出现浪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一经出现就以它先进的理念和强大的功能,弥补了模拟CCTV系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并得到了民用航空领域机场建设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民航总局规划,民航机场的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监控系统的图像资源已经由原来的只供值班人员观看机场运营状态转变为用于机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这个信息源将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并做二次开发。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利用标准的LAN/MAN/WAN/Internet作为传输视频、音频和数据的中枢链路,视频前端可以方便地布置在网络的任何地方。而且视频图像可以灵活地在网络上的任何地点被接收,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能在本地看到图像,利用网络技术,现场视频图像可以被发送到任何地方。系统具有强大地灵活性和扩展性。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开放的标准协议和网络进行通信,这让系统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很高的集成性,不同厂家的设备都可以在一个系统中使用,这就为用户降低了设备投资上的风险和系统升级的便利。

  网络视频编码器(Video Encoder)在现场对模拟视频压缩编码,压缩后的视频输出即为IP信号并直接上网传输,在强大的智能监控管理软件的支持下,任何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用户,都可以按照授权级别在网上观看图像和对前端摄像机进行控制。

民用航空机场安防系统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典型的数字/模拟混合的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如图2示。

  3 应用实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安防系统

  首都机场正在建设的T3航站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设计旅客年吞吐量约6000万。新航站楼建成后,首都机场从规模上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机场。

  T3航站楼的安全防范系统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网络化数字监控系统,无论是从系统规模上还是技术的先进性上,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单体安防系统的代表性工程,其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民用航空机场安防系统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T3安防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其特点为风险分散,负载均衡,系统设备互为备份。视频信号就近接入,分散存储,可降低对主干带宽的要求。整个安防系统共有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含防盗报警)系统、安防专用10G网络系统、安防集成系统和存储系统五个子系统。

  (1)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 摄像机:2294个;
  ◆ 拾音器:130个;
  ◆ 编码器:约300台;
  ◆ 解码器:320台;
  ◆ DVS服务器:62台;
  ◆ CRT监视器:130台;
  ◆ 控制键盘:39个;
  ◆ 视频监控工作站:128个。

  前端摄像机传回的图像信号首先进入就近的接入机房SCR(弱电小间),在接入机房由编码器进行压缩编码,压缩后的视频信号经接入交换机传送到汇聚机房DCR。汇聚机房内安装有控制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将接入机房传来的压缩后的视频信号进行控制、存储,同时上传至核心机房PCR。核心机房内安装有监控、门禁、网络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器以及磁盘阵列存储设备,用来对T3安防系统的视频流、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管理。T3A、T3B各有一个网络核心机房PCR,各有四台核心交换机。安防系统共有监控中心/分控室/值班室30个。

  (2)门禁(含防盗报警)系统
  ◆ 门禁点数量:935个;
  ◆ 报警点数量:150个;
  ◆ 区域控制器数量:118个;
  ◆ 系统制卡工作站:1台;
  ◆ 系统访客管理工作站:1台;
  ◆ 系统运营管理工作站:5台;
  ◆ 系统维护工作站:1台;
  ◆ 系统巡更工作站:1台;
  ◆ 系统通信服务器:1台。

  门禁系统采用三级信号传输方式:

  第一级为前端读卡器、开门按钮、电动门锁和门磁至读卡器模块的信号传输;第二级为SCR配线间的区域控制器至读卡器模块的信号传输;第三级为SCR配线间至ITC弱电机房的信号传输。

  第一级传输时,读卡器等设备的信号主要通过6类UTP线缆传输至SCR配线间或就近位置的读卡器模块。

  第二级传输时,读卡器模块通过RS485通信方式将前端的信号到SCR的区域控制器。

  第三级传输时,区域控制器通过SCR配线间的信息点通过TCP/IP协议传输信号至ITC弱电机房的系统服务器。

  (3) 安防集成管理子系统
  ◆ 安防集成系统服务器:2台(双机热备份);
  ◆ 其中数据库为:ORACLE;
  ◆ 监控服务器:1台。

  安防集成系统采用三层体系和B/S系统结构,支持大量分控客户端并发访问,集成CCTV、门禁、周界和NVR等子系统。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各子系统的联动控制,提供统一的软件界面对监控设备、用户权限和联动预案进行管理。基于地图的用户界面,便于快速定位和操作,智能化维护管理。

  安防集成系统平台还提供与下列机场其他弱电系统的接口:与机场信息技术管理部的接口、与时钟系统接口、与安检管理信息系统接口、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口、与公共广播系统接口、与内部通信系统接口、与行李系统接口。

  (4) 安防网络子系统
  ◆ 核心层交换机:S9512 8台套;
  ◆ 汇聚层交换机:S9508 18台套;
  ◆ 接入层交换机:S5650 17台套;
   S3652 92台套;
  ◆ 网络管理软件:Quidview。

  安防网络系统采用层次化设计,按照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划分。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自愈能力。网络设备和链路均采用冗余结构,有很好的拥塞控制与服务质量保障及网络的扩展能力。如设备交换容量、端口密度、主干带宽、网络规模的扩展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有专门软件支持,可统一网络管理,支持故障管理、记帐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支持系统级的管理,网络设备支持多级管理权限,支持安全监控和控制机制。

  (5) 存储子系统
  ◆ 分布式存储服务器——互为热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