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8%机场尚未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行业需求增长空间大

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提取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在机场安检、登机过程中使用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人证对比,优化安检流程,提高准确率和效率,有效减少违规使用身份证件过检行为。

相关研究表明显示,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在32亿美元左右,2022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6亿美元。

我国人脸识别在机场方面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民航局公布的中国民航2018年9月主要运输生产指标统计,截至2018年9月30日,中国民航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45720.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在机场客流量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有必要通过新技术保障运输安全,提高安检、登机效率和准确率。

在机场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一方面可以在旅客办理正常安检登机手续时有效地确认乘客的身份,杜绝换票冒充现象;一方面可以布控“黑名单”特定人群,防止受控人员登机,有力配合治安、反恐和追逃行动,确保航空安全;另一方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在现阶段可以辅助人工验证,避免人工验证的疲劳和疏忽,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68%的机场尚未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辅助安检,已应用该技术的机场还需进一步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人脸识别技术除安检外,还可用于一证通关(旅客仅需在安检时出示一次身份证,之后直到登机就可以一直“刷脸”通关)、动态布局(凭借旅客照片,就可以在机场范围内查询该旅客的移动轨迹)等方面。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完善提升,民航业对其应用也会细化深入,行业未来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来源:物联网世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