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农架机场将于今年10月通航,届时,神农架这个相对闭塞的“原始森林”与外界的距离将大大缩短。神农架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机场坐落在陡峭的山顶。为了修建这个机场,5座耸立的山峰被削平,数百个溶洞被填平。有网友质疑,此举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当地宣传部门回应称,削山填谷为正常施工作业,不会严重破坏环境。(本报6月16日A23版报道)
神农架机场动工已两年多了,现在机场启用进入倒计时,却引来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尽管争议来得有些迟缓,但终究还是件好事。填平为数众多的溶洞 、削平5座山峰这样的“大手笔”,当然会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近年来,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接连上演。实际上,像神农架机场这么一个庞大的民生项目,事先应该经过环境评价,削平山头后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只有通过严格的环评才能搞清楚。而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然而,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神农架机场在开工前,既没有举行听证会,也没公开向公众征求任何意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形下,就开工建设了,直到现在快竣工、舆论提出质疑时,当地政府仍空口无凭地向公众解释。
面对这场公共危机,我们不得不追问一句,神农架机场到底有没有环评报告书?倘若没有,必须有人为此担责;倘若有,就请有关部门尽快公之于众,详细说明这个项目对环境的具体影响,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无论“削山造城”,还是“填海造地”,抑或“削峰造机场”,都应以善待大自然 、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为底线。那种只顾眼前利益、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在必将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同时,更应在制度上受到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