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感伴您起飞

飞机是疾病传播的快速途经,为此政府和个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呢?与航空医学专家的访谈能给你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5月4日,韩国仁川机场,卫生官员正使用红外设备筛查来自洛杉矶上班上的乘客。

甲型H1N1流感确诊人数不断增加,人们的担忧也在增加——特别是飞机在疾病蔓延中所扮演的角色。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民众万不得已不要前往墨西哥,我国外交部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在许多地方,来自墨西哥的旅客都受到了严密监测。世界各地主要机场也纷纷开始使用热影仪来检查发烧症状。

美国塔夫茨大学急诊医学助教授Mark Gendreau是航空医学方面的专家,他认为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的背后,飞机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将与Gendreau对话,内容涉及飞行安全、使用热影仪筛查是否有效,以及在飞行过程中每位乘客如何确保自身安全。

问:飞机和乘机旅客在全球甲型H1N1流感蔓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Mark Gendreau:诺贝尔奖获得者乔希·莱德伯格(注:Josh Lederberg,生物分子学家)说过一句话:“病毒可以在昨天先感染另一个大陆上的一名儿童,今天就传染到你身上,明天就开始准备全球蔓延了。”前往墨西哥的旅客回程后将甲型H1N1猪流感带到了各地,流感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航空旅行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问:我们需要减少飞行吗?或者完全排斥来自墨西哥某一地区的旅客?
Mark Gendreau:关闭机场也不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原因是“猫已经出笼了”,因此这样做不会有太大效果。

实际上在911事件后有一份相关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911后航空旅行极大的减少了,而结果是流感晚来了2周。因此报告的作者推断,流感推迟的原因正是因为在流感季节前航空旅行显著减少造成的。从该研究很容易看出限制旅行无法阻止流感蔓延,不过这样做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时间,以便动用所有资源做更充分的准备。

问:许多机场都使用热影仪筛查发烧旅客。这样做对于防止甲型H1N1流感蔓延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Mark Gendreau:对热影仪进行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显示,在SARS爆发期间它们并没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它们出现“假阴性”次数太多,热影仪没能挑选出有症状的旅客。我保证机场的这种做法会终结,因为热影仪实际上无法很好应用于流感探测。就流感来说,从你被感染到具有传染性,这是有一个时间范围的。在你开始传播流感时,你还不知道你已经生病了。总之,在机场使用热影仪不能很好找出流感传播者。

问:那么,有更好的筛查乘客的办法吗?
Mark Gendreau:有一个术语叫做“基于风险的边境筛查”。意思是说你将旅客分为“无风险”,既健康的旅客,“低风险”,指的是需要做额外检测的旅客,以及“高风险”旅客,意思就是“我们要对你进行隔离”了。在筛查过程中,旅客会被问到他们去过哪些地方,感觉怎么样,是否有咳嗽等问题。美国联邦政府设计了一套“基于风险的边境筛查”但还没使用过,因此具体还不清楚这套方法的效果怎么样。

问题:那在飞机上又如何?航空公司怎么才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蔓延?
Mark Gendreau:很让人高兴的是,机舱内洗手液或基于酒精的洗手啫喱和花生一起派发,这可以鼓励人们洗手。另外,关注密闭空间内通风问题的论文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在1979年流感爆发以来这方面的论文更多。因此,也许有这样一个办法,就是不管什么时候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爆发了公共健康问题,航空公司就必须增强飞机内通风。虽然这只是一个想法,但这样做也许有效。

问:乘坐飞机时乘客需要考虑什么?需要警惕什么吗?
Mark Gendreau:任何密闭空间内感染的危险程度都基于三个因素:感染源强度、与感染源的距离以及通风情况。你无法改变感染源的致命性,而你同时也不知道谁坐你旁边。然而,除非你与感染源非常近距离的接触,也就是说和感染源2排距离以内,那么你就不用太担心害上甲型H1N1流感。因此,如果你坐在第12排,然后听到30排有人在咳嗽,那么你是不用担心的。

问:如果是第29排怎么办?
Mark Gendreau:如果非常好的注意手部卫生,你还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不要用手接触眼睛或鼻子,并且使用基于酒精的洗手液。第二点很重要的是要考虑通风问题。实际上通过头顶的排气装置你自己就可以稍微增强座位的通风条件。我建议大家调低排气装置的气流,调整它的位置,让气流从你脸部流过。那样就可以增强通风,让空气在你脸部形成一个乱流,如果有微粒经过你脸部,这个乱流就可以让它们飞走。

最后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充分喝水。黏膜是人体第一道屏障,内部还有很多我们身体用来对来对付病毒的酶。如果黏膜缺水它们就不能很好工作。多喝水一定会有帮助。

想要阅读全文?请马上订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