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空管局 通讯员:杨超
新疆空管局杨超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新疆空管局党委、局工会、空管部及设备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充分信任。工作室秉持“技术为一线服务”的理念,聚焦运行中的痛点与难点积极探索、攻坚克难,截至目前已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为新疆空管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攻克多重壁垒 天山机场应急救援网格图成功“入系统”
随着乌鲁木齐天山机场北航站区二、三跑道投运,乌鲁木齐机场向新疆空管局提供了新版机场应急救援网格图,若要将其融入空管自动化系统,需获取图中各要素地理数据。在此背景下,新疆空管局将任务交由杨超创新工作室,推动问题破局。
此项工作面临四大核心难点:其一,原始纸质图缺乏明确参考地理数据;其二,网格非标准400米×400米,自动化系统需标准网格才能避免海量计算,规格不匹配导致地理数据换算难度陡增;其三,地理影像图滞后,纸质图出版时北航站区卫星影像尚未更新,设计单位拼接多源影像导致比例失真,与自动化系统中标准的跑道长度、间距数据难以统一;其四,空管自动化系统涵盖莱斯、华泰两大厂家,衍生出莱斯自动化、华泰自动化、莱斯塔台、华泰塔台HMI四套子系统,各系统MAP数据格式、地理数据系统差异显著,如莱斯自动化用WGS84地理数据,莱斯塔台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地理数据,需针对性适配。
面对挑战,工作室迎难而上:一方面设计多套技术方案,通过KML语言格式在图新地球影像软件中,将生成的地理数据与原始纸质图网格进行不同方案比对;另一方面攻克数据量难题——该图含46×46个网格,需标注4056个网格编号、绘制188条线段,工作室经调研测试,成功研发出可直接导入各自动化系统的 MAP文件,既省去人工录入成本,又提升地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在验证阶段,工作室以网格图中心为原点,360°范围内由近及远选取107个显著地标,其中101个地标网格序号完全匹配,6个地标网格相邻且远离机场核心区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同时对莱斯自动化、莱斯集成塔台、华泰集成塔台HMI三套系统进行MAP文件格式验证,均实现网格与文字标签正常显示。10月15日,该项方案、技术方法及成果在空管部会议汇报中顺利通过。
延续技术优势 新疆区域应急救援网格图“自动化生成”
为配合应急管理厅工作,设备公司航务部牵头设计制作了新疆区域、乌鲁木齐进近区域、阿克苏进近区域3套应急救援网格图。该网格图涉及乌鲁木齐情报区所有空域范围,网格编号规则特殊,部分区域采用全码编号,部分采用简码编号,且需严格遵循规则执行。
依托前期在机场网格图绘制中的技术积累,杨超创新工作室快速将技术方案迁移至区域网格图绘制场景,通过编写自动化工具,实现MA文件批量生成。其中,仅新疆区域应急救援网格图便生成57条经线、44条纬线,累计绘制4915个线段、标注2408个网格编号。针对区域管制、进近管制、阿克苏进近管制三类使用场景,工作室分别生成对应的MAP文件,且所有文件均在空管自动化系统测试平台完成测试,显示效果符合预期。
创新绘制路径 雷达视线覆盖图(LOS)迈入“快捷化时代”
雷达视线覆盖图(LOS)是分析雷达作用距离界线的关键图表,需结合雷达遮蔽角数据确定天线水平高度,计算指定飞行高度下的雷达视线覆盖距离,可为雷达视线可见度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对研究正常航线外目标监视问题具有指导意义,适用于雷达视线覆盖的理论评估和简易评估。
自2021 年起,新疆空管局设备公司承接通信导航监视台(站)选址及覆盖范围分析业务,在净空条件复杂的地形选址中,需绘制LOS图辅助决策。此前,LOS图依赖手工绘制,需计算不同雷达天线高度、不同目标飞行高度下360°各扇区的雷达视线距离并标绘,操作繁琐,通常以WRAP平台仿真分析替代,考虑人工障碍物时效率难以兼顾。
工作室获悉业务需求后,迅速开展技术攻关,基于AutoCAD研发出LOS图快捷绘制方案——只需导入预处理后的雷达遮蔽角数据,即可灵活、快速生成不同参数下的雷达视线覆盖范围图。该工具能与WRAP仿真软件相互补充,为雷达选址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此外,工作室在查阅资料时发现,LOS图与气象天气雷达选址常用的等射束高度图,在理论与图表呈现上高度相似,相关技术积累也可为后续跨领域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未来,创新工作室也将继续加强与新疆空管局各单位的密切合作,携手攻克更多空管技术难题,为新疆空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