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网讯:西南空管局从实际工作出发,用真情服务理念作为立业之本,全面落实“上级为下级服务、机关为一线服务、全局为管制服务、空管系统为民航安全正常服务”的要求,把服务实效作为价值归宿。
抓住“关键少数”,创新工作方法。真情服务首先从领导班子的认识和实践做起。西南空管发挥“全面提升之年”的定点任务分解和绩效考核手段,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把航班流量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品质检测系统、飞行情报发布系统、通信导航设备正常性、党建工作等量化评估,并纳入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体系,促使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最管用、最见实效、最需要服务的地方。局领导班子成员在不少于80小时的硬指标下,采取岗位一线值班、班组交接班、典型案例讲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领头雁”的职责贯穿在刚性制度上,推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4月份,局党委组织耿马导航台党支部“微型党课”现场观摩活动。地处偏远的云南空管分局耿马导航台,在党建工作中实施空管系统和地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模式”,既完成了空管党建目标,为民服务活动也开花结果,成为边远台站实践空管服务的新路子。随着真情服务理念的深化,这种模式将在条件成熟的台站逐步推广。
抓住空管服务的牛鼻子,着力提升安全运行品质。首先是空管为机组服务。4月份,缅甸、日本、厄瓜多尔三地相继发生大地震,飞服中心迅速地启动对外服务程序,安排专人实时追踪地震航行通告,筛选震区救援与航空活动的情报记录,将涉及地震区域的资料分列成册,并在需要时为飞往灾区的机组提供讲解服务,以便能在第一时间为航空公司和飞行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其次,是技术人员为管制服务。5月16日,双流机场航班早高峰时刻,牧马山雷达站雷达主齿轮箱油位传感器出现连续低油位告警。如果油位告警状态超过30分钟不恢复,雷达就会保护性地强制停机,对管制运行将会造成巨大压力。在抢修过程中,技术人员每隔30分钟就要爬上雷达塔,通过手动操作刷新油位告警继电器的计时参数,并通过调节油位传感器上器件的相关参数,消除了油位传感器告警,雷达恢复正常运行。
练好弹钢琴,盯紧航班延误工作。航班正常工作是一场风险防控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技术创新的“持久战”。为丰富管制手段,增加飞行流量,管制中心全力推进空域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运行工作。由于双流机场周边空军和通用航空活动复杂多样,成都终端管制室从周边飞行环境、设备、程序等多方面识别危险源,与驻场基地航空公司飞行员进行沟通,完善补充修订了塔台、进近的工作协议,分阶段组织了理论、模拟机专项训练,降低安全风险。5月1日零时起,西南空管局在成都地区航路、进近和塔台范围6000米以下成功实施“双目视”飞行。西南空管大力推行PBN技术、高高原气象新技术,在航班排序和流量控制方面,率先建立并成功使用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激活“一盘棋”,突出空管的中枢作用。西南空管拓宽服务渠道,加强业务交流,在空管、航空公司、机场、军方之间发挥沟通和桥梁作用。西藏航空是我国第一个以高高原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公司,高原飞行是西藏航空的航行特色。气象中心派出5名预报员到西藏航空跟班交流,对西藏航所需的气象服务和产品使用效果进行认真记录,并组织业务讨论,形成了一种新的真情服务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预报员看到了自身的业务短板,也提高了自己的气象服务效能。
提高科技含量,为优质服务提供不竭动力。近期,管制部门反映成都-拉萨航线高频通信质量异常。进一步测试时发现,定向天线角度存在偏差,需要调整辐射方向。然而,定向天线转动电机突发故障,无法遥控天线角度。天线厂家表示该型号天线已经停产,而且等待时间长、维护成本高。区管通信室人员决定自行修理天线,在查阅了各方技术资料后,爬上十多米高的天线顶端,手动旋转天线电机,调整天线角度对准昌都方向。经过艰苦的设备调整,陆空通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拓宽安全诚信文化渠道,培育“一体多元”的服务特色。党群部门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用文化手段驱动服务创新。在“三员交流”活动中,回龙导航台开展了“共建绿色台站,共创空管安全”的绿色植树活动,展示台站自建的通导发展历史陈列室。磊庄雷达站开展了“走进边远台站,走近一线青年”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重温导航人历史,增进交流情谊。5月中旬,西南空管局举办了以“携手并肩、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辩论赛,民航局空管局马兵总监莅临大赛。西南空管局还建立了“心理减压工作坊”,在课程团队组建、班组管理等环节中,引入专业沙盘培训,在员工心理输导、情绪管理、心理压力舒缓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职工体能训练馆开馆正式投用,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又有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