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由我国研制的玻利维亚首颗通信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这也是玻利维亚拥有的第一颗卫星,为此,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专程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看似一则与我们距离遥远的新闻,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空管故事——西南空管局管制员赴西昌机场塔台,圆满完成保障玻利维亚总统专机任务。西南空管局管制员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管制技术、谦虚谨慎的处事风格,受到了地方机场的尊重和一致好评,管制员也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程序管制指挥方法,了解了地方机场的飞行组织与实施,开拓了视野。正是这一次次的考验,不断锤炼着西南空管局的管制队伍。
时至年底,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进近管制室突然接到通知,次日晚间至第三日凌晨,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将赴西昌观看本国第一颗卫星发射,之后由西昌直接出境,鉴于西昌塔台管制员暂无ICAO英语资质的实际困难,须由进近管制室派出经验丰富的管制员前往西昌参与保障。
由于这是外国国家元首首次到中国航天发射场观看卫星发射,又是该国首颗卫星,举国关注。考虑到任务性质特殊,政治意义重大,时间刻不容缓,最终决定选派曾任民航局程序管制教员,曾多次赴九寨、康定机场支援工作的带班主任姚昕保障该任务。由于进近管制室目前执勤人员紧缺,带班主任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得迅速调整了两天的排班表,但大家纷纷表示充分理解、全力支持。
第二天一早,姚昕便乘坐首班班机前往西昌。到达后,他立即奔赴西昌机场航务部,与航务部、塔台的同行们一起商议保障方案。从停机位布置、起飞落地方向,到气象条件、AIP与NAIP进离港程序差异等各方面,他们逐一讨论,力争面面俱到。鉴于保障任务时间紧迫,姚昕婉拒了前往市区宾馆休息的建议,就近选择了在候机楼附近条件简陋的钟点房短暂休整。
晚上7:40,随着B738和F900两架飞机安全落地,专机保障任务暂告一段落。随之却在西昌塔台传来一阵阵业务讨论的声音,原来,是西昌塔台管制员与西南空管局的同行就英语通话、飞行程序设计、冬季飞行指挥特点、重要任务注意事项等多个问题在进行深入交流。
早在多年前,西南空管局就与西昌塔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西南空管局管制员曾多次赴西昌保障专机和外籍航班任务,西昌塔台也在2012年成为了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的程序管制实习基地。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西昌塔台管制员被西南空管局管制员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管制技能折服,而两地管制员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也在一次次保障任务中建立起来。
凌晨2:00,西昌下起了小雪,气温降到零下5度,管制员们不顾疲惫与寒冷,又投入到专机离港保障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从核实目的地机场、飞行航路、跑道灯光和导航设备的正常开放,到检查跑道是否结冰、天气变化趋势、送客车辆行驶路线等各个方面,大家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凌晨3:40,一架猎鹰F900飞机腾空而起,玻利维亚专机满载着卫星发射成功的喜悦以及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离开了西昌管制空域,专机机组通过管制频率也对西昌机场的保障及塔台指挥表示了衷心感谢。
凌晨4:40,中方人员包机顺利离港,整个保障任务圆满结束。姚昕乘坐当天最早的航班匆匆返回成都,晚上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西南空管局紧张的工作中……
程序管制能力是管制员管制的水平和实力的组成部分,由于现在成都飞行管制区内航班流量日渐增大,不具备在管制现场进行程序管制实践和积累的条件。为了响应民航局资质能力建设的号召,贯彻落实西南空管局“三年提升期”中狠抓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日益繁忙的空域环境下,西南空管局在完成安全保障的同时,将培训与实际相结合,并将目光投向了整个西南地区,寻求合作发展。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为了进一步提高管制员的程序管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了加强与西昌机场航务部业务交流,加强西昌特殊航班保障工作的开展,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前往西昌青山机场建立了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程序管制实习基地。在筹备过程中,西南空管局对试点进行反复筛选,既要具有普遍性,也要有独特性,最终根据流量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将试点定为保持着长期保障合作关系的西昌青山机场。
实习基地建立一年多以来,西南空管局已累计派员13人次前往西昌进行程序管制培训,西昌机场也派员来到西南空管局进行参观学习,既增强了西南空管局管制员程序管制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西昌机场航班保障能力。双方的了解日益加深,交流日益频繁,为更好地开展人员资质能力建设,也为今后加强西南地区各大小机场之间业务和人员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