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空管局(姜钦山)
转眼之间,我与兴林已顺利完成老挝技术援助项目第一阶段现场工作。过去25天的现场工作时间里,在国内技术支持团队的远程协助下,我首先在万象开展了为期2周的雷达和ADS-B理论培训,来自万象、川圹、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巴色、巴松的20余名技术人员分批参与了培训;随后于第3周开始赴川圹、沙湾拿吉开展现场技术支持和评估工作。通过25天与老挝民航局(DCAL)、老挝空中航行服务管理局(LANS)相关人员的朝夕相处,遍访老挝的主要台站,让我慢慢了解了老挝通信导航监视运维能力发展过程及现状,也越发深刻认识到开展本项目的意义和自身的责任重大。





初识老挝,增进了解
刚到老挝参观LANS机房时,瞥见各类设备告警和稍显落后的基础设施,一方面让我感受到接下来25天现场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我对接下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充满了期待。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授课,老挝的技术人员们在整个现场培训过程中都十分的投入,都能认真的参与思考,随着时间推移,彼此磨合、改进和适应,课堂上的提问也越来越多,竟实现了不错的课堂培训效果,让我们团队深刻感受到筹备阶段对现场培训内容的打磨和付出是值得的。
Kongsavanh先生是本次项目LANS的联络负责人,我和Kongsavanh先生在万象机场初次见面,我们彼时之间英语交流上由于语音还存在一定障碍,使得我们当时都对接下来的现场工作忐忑万分。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和他的交流不断加深,第一堂雷达理论授课后,他主动问我:“为什么你在课堂上像变了个人?”,我笑着答道:“因为专业英语我常用,生活中的口语需要慢慢捡起来,英语都不是我们的母语,口音的差异也需要我们慢慢适应。”不得不说,只有用心交流才能让彼此敞开心扉。
通过近20天的朝夕相处,我认识到了老挝技术人员不拘一格的两面:一面谦逊虚心,海纳百川;一面以酒当歌,真诚洒脱。
马不停蹄,驰援现场
老挝共建有万象、川圹、沙湾拿吉、巴松四个二次雷达站,并配备ADS-B和甚高频设备。在完成万象理论培训后,我便赴四个雷达站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经过现场调研,我发现老挝的4部雷达均具备S模式能力,但却基本工作于A/C模式。深入了解后得知,老挝技术人员对于雷达A/C模式与S模式的区别以及DAPs数据应用缺乏深入认识,此前雷达参数也都是由厂家和设备代维公司配置;此外,在ADS-B天线选型和安装方面也存在一定误解。为此,我向老挝相关领导提出了优化建议,为雷达配置了一套S模式参数以备使用,培训技术人员掌握设备参数调整的基本操作,并建议DCAL和LANS通过安全评估决定是否启用S模式。老挝方面看到了我们的诚意,并深深地感慨到:“我们觉得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入乡随俗,拉近距离
因为我要各地跑台站,所以几乎和老挝相关人员吃住在一起。在川圹培训时,老挝技术人员对于S模式雷达全呼(ALL CALL)和选呼(ROLL CALL)的区别始终难以理解,我尝试利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道:“假设我现在向在场所有人敬酒,这就是全呼(ALL CALL);第二杯我单独敬你,则是选呼(ROLL CALL)。”这个比方引得哄堂大笑,学员们也在笑声中明白了S模式全呼与选呼的区别。
在完成沙湾拿吉现场技术支持,离行前一位学员对我说:“我们想要买你。”一下给我整懵了,Kongsavanh先生笑着解释,他是在用老挝语法说英语,意思是想请你继续留在这里。听到这我会心一笑,能够得到学员们的认可让我备受鼓舞。同时,我也体会到老挝民航的不容易,作为当今世界仅有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老挝一直对中国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敬佩中国民航取得的成就,希望向中国学习;感受到他们急切希望建设和发展民航的决心,坚信中国会真心诚意的帮助他们,并希望得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援助。我们之间彼此的友谊与信任,也在一次次现场技术支持与交流沟通中,不断加深。
再接再厉,有始有终
在万象满城烟火中,我度过了元旦佳节,越发觉得老挝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国度。在完成2023年的第一周,也是现场技术支持工作的最后一周工作之后,1月6日老挝友人热情为我们送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路走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慢慢深入了解,逐渐适应了老挝的工作、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口音,25天的现场工作浓缩成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画面萦绕在眼前。我越发地感受到,本次老挝技术援助工作必将是我职业生涯中重要而又独特的一段经历,也深切体会到此项任务任重道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定当如履薄冰、脚踏实地,不辜负组织和老挝友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