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险相撞:应给航空安全再上“保险栓”

两架飞机垂直距离仅19米,离相撞就差3秒,幸亏有“老司机”机长果断处置,成功让439条生命避免了可能的大劫……这惊悚剧情,就是206年10月11日发生在上海虹桥机场的320、330两飞机险相撞事件的大致经过。事件曝出后,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14日下午,民航局调查组通报了初步结论:认为这是一起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违反工作标准,造成的一起人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性质极为严重,属A类跑道入侵。据最新报道,“10·11”事件后,当班管制员曾给330机长打电话要求瞒报,已经三停;虹桥机场塔台所有领导就地免职,转岗,虹桥塔台现在由空管中心代管,这些仅是针对瞒报缓报作出的处罚;技术上的问题则等民航总局出结果再作进一步处罚。

逾400名乘客加机组人员,在短短几秒里险遭不测,幸亏320机长临危决断,让他们转危为安。这转瞬之间的生死切换,不止刺激,更令人惊惶。对两架飞机上的乘客来说,经历了如此危境,或许还有劫后余生之幸。

幸亏事件朝着“不幸中之万幸”的路径演变:于乘客,不幸是因为他们赶上了这起因塔台管控重大失误造成的“航班惊魂”——世界航空史上曾多次发生两机相撞的灾难性事件,伤亡惨重是这类事故的基本特征,39年前特内里费岛两机跑道相撞致583死,就是人类航空史上的悲剧一页。万幸的是,他们遇上了一个机智果敢的机长,将那不堪设想的后果在千钧一发之际化解。

从舆情反响看,人们对泰山崩于眼前而犹能果敢处理、进而挽救数百人性命的320机长,普遍不吝赞词。而在对其过硬的专业素养与过人的职业精神给予应有褒奖的同时,也要看到,他的“救急”跟涉事塔台等方面的严重失误,有着发生序列上的承接关系。

从调查结论和曝光的更多细节来看:管制员盲目指挥,空管双岗制责任落实不到位;330机组观察不周,不按规定关闭了应答机。交叉检查、相互印证等机制,在这里通通是阙如的。攸关数百人性命的航空安全,竟系于个人的责任意识上,看似完备的制度到了个体落实层面依旧出现各种执行纰漏,这何以让人安心?

在网上,有文章说,塔台管制员工作高强度、高密度,他们必须严密掌握空中动态,对区域内的飞行活动实施全程监控,对飞行流量等必须保持极高的投入度。尽管民航86号令规定塔台、进近、区调值班管制员连续执勤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直接从事雷达管制的管制员连续在岗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等,但由于人员紧缺,大部分管制单位只能实行席位间的互换,管制员并没有“完全脱离岗位、不再对安全负责”。一方面,压力大并非可以违反标准的理由,另一方面,机场等也应注意到该问题,为管制员群体减压。

无论如何,要尽早完善对航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上的强效监督,给航空安全再系“保险栓”,避免安全管控系于一人之手的情况。而层层嵌合的监督制衡链条也必须加固,以降低管制员失误和机组SOP的几率。

不是每个时候,我们都能在遇险时碰上一个能临危决断的“机长”。靠个人的“智”为,也无法让每起潜在的飞机冲突之劫都以平安无事收尾。说到底,还是要靠防微杜渐的制度机制执行监督体系设计,确保机场指挥调度系统等万无一失,为万千乘客安全夯实地基。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