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顺利保障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五跑道投运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 聂菁、林彦嘉、郑锐成

   “东方6308,地面风020,2米秒,跑道03,可以起飞。”2025年10月30日下午14时58分,随着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员向广州白云机场第五跑道首架出港航班发出起飞指令,一架东方航空的C919国产大飞机从崭新的跑道上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开始正式保障广州白云机场第五跑道运行。第五跑道投运后,广州白云机场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五条运营跑道和两座塔台同时运行的机场,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的空管保障服务能力迈出了至关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第五跑道投运与东塔台启用保障工作叠加,全新的空管设备、运行环境和工作流程,给管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制中心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再次确认工作流程、设备切换、人员值班、站务安排、应急处置等细节,并对运行后的安全隐患及风险点作出了风险警示,明确了应对措施。各科室组织专项班前会,对过渡保障方案进行全面宣贯与深化部署,通过逐项解析保障要点以及相关工作要求,包括系统切换时序、机场道面关闭区域及应急响应流程,确保每位参与人员清晰理解操作规范和执行标准。管制中心领导深入一线实施靠前指挥,从班前会开始,全过程监督关键环节并反复强调全体人员必须确保过渡平稳、严守安全底线。29日晚上22时至30日凌晨5时30分,设备切换过程严格遵循既定时间节点,管制中心与技术保障中心、通信网络中心等部门紧密协作,实现欧洲猫自动化系统、TOMS电子进程单系统、FIPS飞行计划处理系统、AMAN进港排序模块及D-ATIS数字通播系统的分阶段升级,确保所有环节平稳安全推进。

   攻坚克难,勇闯运行模式“无人区”。第五跑道的投运,核心挑战在于其带来了一套国内毫无成熟经验可循的全新运行模式,这是保障任务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管制中心发扬首创精神,通过翻译研究国际先进文献与运行模式,结合大量仿真模拟与理论推算,针对多跑道组合运行、进离场程序优化、冲突热点管控等核心运行难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攻关,自主设计出一套符合广州空域实际、安全高效的管制指挥方案,为五跑道的顺利启用扫清了障碍。管制中心还创新打造了“双塔台”协同指挥模式,其中,东塔台主要负责新建东飞行区的航空器地面滑行及第五跑道起降指挥;西塔台主要负责现有四跑道区域的航空器地面滑行及跑道起降指挥。围绕日常运行、应急处置、设备测试、特殊航班四大核心维度,构建起新老塔台协同联动与信息通报框架,助力广州白云机场成为国内首个五跑道和双塔台同时运行的机场。

   全面备战,铸就坚实保障根基。面对全新的运行环境,管制中心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前启动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准备工作。管制中心提前启动第五跑道运行规程及手册的修订更新工作,从“地面滑行到空中指挥”全链条梳理规则,让每一次指挥、每一个操作都有章可循,为新跑道安全运行搭建起“制度框架”。管制中心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全员大练兵,自7月初至10月底,组织四轮覆盖全面的理论培训和三轮高强度的模拟机专项训练。培训内容深入至新跑道物理布局、标准滑行路线、新增扇区调整、全新进离场程序及复杂冲突热点预判。模拟机训练则构建了从“熟悉”到“精通”的技能进阶路径,通过精心设计跨航站区滑行、大流量下跑道切换、独立进近及极端天气特情处置等复杂脚本,确保管制员在新模式下将指挥技能锤炼为“本能”。

   协同作战,凝聚空管保障合力。新跑道的高效运转,需要强大的技术设备作为“后盾”,管制中心聚焦塔台核心设备升级,协同技术保障部门全力推进多项关键系统迭代。为保证第五跑道顺利投运,管制中心联合技术保障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和白云机场三期分指挥部进行了两次跨部门、全设备联合实战演练,全面检验第五跑道及东塔台投运前各核心系统之间数据流转情况。演练前,管制中心从“人、机、环、管”四个关键维度全面筹备,明确分工并完成专项培训。演练期间,增派专人协同,并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坚决杜绝重大运行干扰,为第五跑道及东塔台顺利启用做好充足准备。

   此次第五跑道成功启用,不仅展现了管制中心卓越的专业能力,更创造了大型枢纽机场多跑道协同运行的成功范例。未来,管制中心将持续优化五跑道运行方案,深化多部门协同机制,以更专业的技术、更高效的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与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空中动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