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1C发动机模型全球首展,MR眼镜带你“走近发动机”,GE航空航天携全新展品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 45周年历史墙”展现GE航空航天与中国航空业共同成长里程碑
  • 与多家国内客户签订销售与服务合作协议,总金额近21亿美元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在入华45周年之际,GE航空航天携两大新展品亮相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以“以翼载梦,擎动未来”为主题,首次在中国展出LEAP-1C发动机1:2剖面模型及“可触摸的LEAP发动机”混合现实互动体验装置,并签署多项在华销售与服务合作协议。

GE航空航天进博会展台

GE航空航天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表示:“这是GE航空航天连续八年参加进博会。本届虹桥论坛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开放’、‘创新’、‘合作’,这几个关键词也正是GE航空航天得以在华深耕45年的关键基石。此次进博会上,我们带来了国内‘双首秀’——LEAP-1C发动机1:2剖面模型,以及‘可触摸的LEAP发动机’混合现实互动体验,希望从产品、服务等多角度展示‘在华故事’,同时还与多个国内航司客户与合作伙伴签订了销售与服务合作协议,总金额近21亿美元。这些无不展现了我们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民航业共成长的信心与决心。我期待,GE航空航天能够依托进博会这一重要平台,继续以本土化战略为引领,通过卓越可靠的产品与服务、持续不懈的本土人才培养,与中国民航业携手共进。”

LEAP-1C发动机模型首秀

GE航空航天在国内首次展出C919飞机的动力“心脏”——LEAP-1C发动机1:2剖面模型。模型以真机尺寸的50%比例制作,通过剖面形式展现风扇、涡轮、转子、燃烧室、尾喷管等内部结构,参观者可近距离“一探究竟”。

LEAP-1C发动机1:2剖面模型全球首次展出

LEAP-1C发动机为C919机队唯一指定外方发动机。中国商飞是LEAP系列发动机的启动用户,同系列的LEAP-1A和1B分别为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 MAX飞机提供动力装置。通过先进制造工艺与革新性设计,LEAP发动机相较上一代发动机碳排放减少15%,燃油效率提高15%,噪音影响范围降低75%,氮氧化物排放量比CAEP/61标准低50%。

作为中国商飞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GE航空航天在国产民机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并肩同行。从提供飞机动力到打造航电系统,从试飞取证到售后维修,从市场开发到人才培训,双方合作已超过20年。在C909(原ARJ21)项目中,GE航空航天CF34-10A发动机为C909机队提供唯一动力装置,并助力C909飞机交付166架、订单量达660架(截至2025年7月)。在C919项目中,双方合作更进一步,GE航空航天及其合资企业CFM国际2不仅提供了包括LEAP-1C发动机及短舱反推装置在内的整体推进系统,GE航空航天与中航工业的合资企业昂际航电还提供了飞机的核心航电系统。

LEAP发动机“赛博”拆装体验

GE航空航天展台的另一首展展品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打造的“可触摸的LEAP发动机”。参观者佩戴MR眼镜后,一台虚拟的发动机便跃然眼前,通过手势操作,可以探索其内部结构,了解其核心工作原理——无论是“拆解”风扇叶片,还是“组装”燃油喷嘴,都能在语音引导下轻松完成。与此同时,旁观者也可通过大屏幕实时看到互动画面,共同感受航空科技的魅力。

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打造的“可触摸的LEAP发动机”

这一虚拟互动体验不仅展示了LEAP发动机的部分技术细节,更是模拟了现实中GE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维修工作场景。目前,GE航空航天在大中华区拥有8家合作/授权MRO大修厂,2个发动机零部件周转库(Storefront)和1个发动机现场支援服务快修厂,为客户提供包括维护、快修和大修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覆盖所有在中国使用的GE/CFM发动机型号。

与此同时,GE航空航天还在不断完善大中华区的发动机维修网络服务能力建设。比如,从2022年起,公司助力厦门太古发动机维修厂(HAECO)建立CF34-10A发动机维修能力,实现了C909飞机发动机在国内的自主维修,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与此同时,GE航空航天也在积极拓展LEAP-1C发动机的维修能力——上海临港的GE航空航天发动机快修厂以及与中国国航的合资维修厂四川国际(SSAMC)均具备LEAP-1C的国内快修能力,而四川国际未来还将进一步建立大修能力,为国产民机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GE90、LEAP、CF6发动机风扇叶片实物

持续深耕中国,坚持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战略,打造未来航空

1980年,GE航空航天首次与中国航空业结缘,通过向中国航发黎明采购CJ610/CF700发动机二级低压涡轮盘,开启了在华合作的序幕。五年后(1985年),CFM56发动机进入中国市场,为云南航空(后为东航云南公司)和西南航空(后为国航西南公司)的波音737飞机提供动力装置,标志着在华合作迈入了新阶段。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GE航空航天在过去的45年中,不仅将全球领先的产品和航空技术引入中国,还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今,GE航空航天及其合资企业CFM国际已服务60多家中国航空公司客户,在役发动机超7,800台,订单近5,000台。从GE90、GEnx、CF34、CF6、CFM56到LEAP发动机系列,多元化的民用发动机产品组合与本土化服务网络,为中国航司机队提供从动力支持到维修保障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民航高效、可持续发展。

GE航空航天入华45周年历史墙

此次进博会上,GE航空航天进一步深入在华合作,与多家航司客户与合作伙伴集中签订销售、服务等多项合作协议,订单总额近21亿美元。

  • 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39台LEAP-1A,LEAP-1C及CFM56-7B备用发动机采购协议。
  • 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签署CFM56-7B发动机TrueChoiceTM送修协议。
  • 与珠海摩天宇航空签署CFM/GE航空航天航材采购协议,及CFM/GE航空航天发动机零部件送修协议。

与此同时,GE航空航天在华投资的步伐也在继续。2024-2025年,GE航空航天已连续向其位于苏州的新零部件生产制造工厂累计增投850万美元,用于购置全新机器和检测设备,并对工厂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对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

GE航空航天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可持续未来航空,为行业不断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6月,公司推出“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技术验证项目”(Revolutionar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Engines,RISE),开发一系列面向未来的颠覆性可持续发动机技术。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350多项测试,包括高压涡轮(HPT)叶片和喷嘴的耐久性测试,累计运行循环超3,000次,并计划于2030年前进行地面和飞行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GE航空航天对人工智能(AI)的布署已超过十年,不仅是航空业拥有最多AI专利的企业之一,更将AI深度融入产品设计、维修规划和效率提升等核心环节。例如,中国本土团队用时八年自主研发了可用于GE/CFM发动机维修的AI孔探智能化辅助系统(BSI Analyzer)。2025年初,该系统在中国推广,并在厦门太古发动机维修厂和GE航空航天上海发动机快修厂进行试点应用。与传统孔探相比,BSI Analyzer能够让检查时间缩短10%,出具报告时间提升80%,可显著提升孔探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人为差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