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酒类饮料 民航的服务不可“泛滥”

  5月30日,醉酒旅客陈某在CA8206航班起飞前,不听劝阻执意玩手机并辱骂推搡乘务长,飞机被迫从跑道返回,之后机场公安将陈某带离飞机并取消登机资格。最终导致航班延误1小时13分钟。

  5月30日,醉酒旅客陈某在CA8206航班起飞前,不听劝阻执意玩手机并辱骂推搡乘务长,飞机被迫从跑道返回,之后机场公安将陈某带离飞机并取消登机资格。最终导致航班延误1小时13分钟。

  今年,机上醉酒事件可谓层出不穷。4月25日,澳大利亚维珍蓝航空公司客机飞行员因乘客醉酒私闯驾驶舱按动了飞机被劫持的信号,飞机迫降在巴厘岛国际机场后被军警包围,醉酒疑犯被带走。5月初,美国一架费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因一名美国男子醉酒并骚扰3名女性,使得飞机不得不折返费城。6月3日,美国警方在纽约飞往休斯敦的一架航班上逮捕了一位醉酒后将处方药递给邻座儿童的闹事乘客。

  近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近日汇总的一份统计报告称2007年到2013年共接到乘客的不当行为报告约2.8万件,并由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饮酒是导致不当行为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机上饮酒引发的旅客不当行为已经成为了飞行安全最大威胁。

  机上醉酒一般来说可氛围登机前醉酒和机上醉酒两中。笔者飞行经历里也曾多次遇到过这两类事件,很无奈也很无语。CA8206航班醉酒旅客陈某就应该在登机前就已经喝醉了。在很多旅客喜欢远行之前三五朋友小酌几杯,对于这样的旅客,笔者认为应该在地面就加强防控力度。《中国民用航空法》和《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条例》规定如旅客酗酒或者显示明显醉态,可拒绝为其办理登机手续,取消乘机资格。因此在为这些旅客办理值机手续的时候,地面服务人员就应该及时发现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旦发现其醉酒,则立即对其进行酒精测试,如超标则先阻止其登机,待其酒醒后再给予放行,这样就可以避免登机后再处理的麻烦。民航的安全是一个体系,而不应该局限于机舱里这一个环节,只有加强地面的防线,才能最大限度的阻止醉酒旅客登上飞机引起更大的麻烦,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前移安全关口”。同时,机场当局也应该对机场候机楼内的餐饮业进行梳理和要求,明确禁止无限制的为候机旅客提供酒精饮料。

  而机上醉酒则大多是旅客在航程中饮酒造成的,近年来各航空公司都在不遗余力的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客舱里特别是头等舱中能为旅客提供的酒的档次和种类也越来越“高、大、上”,大有将飞机打造成空中酒吧的趋势。这当然为客舱服务増色不少,但与此同时也的确增加了客舱安全隐患,严重的还影响到了空防安全和飞行安全。据了解,大多航企在提升服务标准的同时并没有对如旅客在飞机上可以喝多少酒并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同时因为旅客本身对酒精的耐受度不同,有的旅客一杯啤酒就上了头,而有的旅客则可能干完一瓶红酒后可能还能喝。因此一名旅客可以喝多少酒?给已有醉意的旅客喝不喝酒?全由乘务员自己把握,这让很多乘务员在服务中非常为难。让旅客不停的喝酒,喝多了是安全隐患,而不给旅客提供酒的话又怕被投诉“服务差”!

  那么怎么破解这个要服务还是要安全的难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服务和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做到保障安全,因此在客舱里为旅客提供酒类饮料时必须有所限制,不能任由服务“泛滥”而为安全带来隐患。比如可以明确规定旅客在航班上的饮酒限制:每人每次最多可以任选一种:一杯烈酒、两杯红酒或三杯啤酒。同时也应该对旅客饮用自己携带的酒进行限制,要求旅客在客舱内不得饮用自己携带的酒水,一旦有旅客不听劝阻在客舱酗酒,乘务员要及时制止并报告机长,机长可依照《中国民用航空法》和《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条例》,拒绝酗酒旅客登机。英国最大的包机航空公司君主航空公司就在客舱里只为旅客提供适当的酒精饮料,绝对不允许任何乘客醉酒,同时也要求乘客必须将在机场免税店里买的酒精饮料放到行李箱中携带,据说这些措施成功地使乘客在客舱中的不当行为减少了一半。

  旅客机上醉酒事件不但影响了航班正常运行和其它旅客的行程,同时也极大干扰了空防安全和飞行安全。因此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和良好的客舱秩序,民航各单位应该对旅客酗酒问题应该足够的重视了。(本文发表于《中国民航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