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有力支撑智慧机场建设 ——东部机场集团打造“四型机场”纪实

(通讯员:吕妍/文)清晨5点,南京国际禄口机场机坪上、库区内,装卸货物的人员车辆络绎不绝。收运室里也是人头攒动,收运员赵磊输入运单号,一键回车:“150件,1.3吨,虾苗,南京运往广州。”货物的各项信息一览无余。由于信息已经事先由代理人在手机上完成预录入,收运员当场只需核对信息即可,效率大大提升。

高效率、高水平的保障背后,离不开由东部机场集团自主研发的“航空物流信息平台”,从2007年至今,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不断完善,不仅成为业内标杆,核心技术人员杨爱平还参与民航局航空物流信息规范的制定,其中航空物流信息交换规范的多个标准均为第一起草人。

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机务排班系统、登机桥远控项目、企业微信……一个个自主研发的项目,成为东部机场集团“智慧机场”建设的有力支撑。在这里,科技创新不局限于一时、一事、一地,而是在每个环节、每个节点,让创新的火花闪耀。

需求导向 “智慧机场”建设务实推进

根据写在值班室白板上的航班时刻,安排人员保障,人工排班、对讲机通报航班信息……这样的场景在机场机务排班十分常见。随着航班量快速增长、外场工作区域越来越大,纯人工的“原始”方式已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南京禄口机场机务工程部年轻的工程师庄晨从开发类似机务地调系统的程序入手,2015年10月,“工作助手”投用,所有航班动态和各岗位工作完成确认都通过手机完成。3个月后,这套系统升级为机务维修运行控制系统(MCS),实时航班查询、工作安排、数据统计、人员资质管理和授权控制、实时工作状态完成提示均实现一机搞定。“类似的系统,有的机场在用,不仅花费几十万从软件开发商购买,既不能持续完善,后期维护也要收费。”庄晨说。截至目前,MCS系统一共投入15万元,完全自主研发,并具有推广价值。

2019年,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随着2020年7月T1、T2“双楼合璧”,登机桥数量翻倍,按照原有4.5:1的人桥比,廊桥操作员需大幅增加,伴随而来的航空器碰擦风险、人员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3月,南京禄口机场启动“登机桥远程操作研发项目”,动力能源部工程师李小力、周成林带领技术团队,通过创新利用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自主研发旅客登机桥远程操作系统,将本地操作的“一人操作一桥”的方式,变为操作员在控制室进行“一人操作多桥”的远程集控方式,通过“一键自动对接”等多项安全措施,不仅提升设备接靠航空器的安全裕度,还降低人工成本,工作效率提升3倍,在业内属于首创。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各项性能和指标的内部测试,准备进行第三方的检测和鉴定。

自主研发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各种突破性、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对于民航业来说,智慧机场建设已不是简单的新技术应用,而是要把新技术优势转化到用户新体验需求上。东部机场集团在“智慧机场”建设中,注重集成简约、便捷高效、安全实用。

借助“外脑”,无疑是科技创新的一条“捷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包了事”。南京禄口机场2006年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发是由IBM技术团队担纲,随着业务量和需求快速增长,“外脑”的响应度和专业度无法及时跟进,拖了发展的后腿。由机场工程师杨爱平领衔的技术团队2007年开始自主研发,历经10余年的发展和3次大规模的版本更新,逐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国际、国内进出港所有核心业务。十几年来,伴随海关各类业务模式的升级变更,平台也对相关业务模块实时调整,得到国际货运代理人和航空公司的一致好评。

让自主创新蔚然成风,还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刚刚公布的2020年度东部机场集团科技创新项目中,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南京禄口机场指挥中心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他研发的“航班落地自动识别通报系统”使得航班落地通报的准确率从原来的89.94%提高到98.35%。据悉,这个科技“天使基金”已经连续五年对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奖励,突出创新性高、示范性强。

随着2018年9月东部机场集团挂牌成立,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龙头,覆盖江苏省内7座机场的机场集团,智慧机场建设的格局更大、范围更广。由南京禄口机场信息技术部项目开发经理花蔚春自主研发的“企业微信”从南京机场扩展至整个集团,目前开发应用达61项,涉及生产统计、信息发布,车辆报修、公文流转、系统告警、故障分析、财务预算管理等7大类业务均可通过手机APP操作,实现无纸化、随时随地办公。通过“云”办公平台,集团总部与成员机场、7家机场之间,信息传递、业务交流、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

精准高效 科技创新亟需多方协同

在新一轮的机场建设中,民航各建设单位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智慧机场,有分析预测,智慧机场建设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在“智慧机场”建设中,东部机场集团一直秉持从需求中来,回到需求中去的发展理念,从研发到应用,科技创新一直处于实际场景,紧贴需求,精准出击,小项目发挥大作用。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仅尝到了甜头,而且将优势进一步放大,始终保持业内领先地位。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团队在货站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代理人系统和货检信息系统,其中自主研发的“货检分类分级系统”为全国首创,创新货检模式、优化货检流程,得到民航局高度评价。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平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完善,始终保持“领跑”。

在智慧机场建设中,机场在自主研发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和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对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也存有一些困惑。东部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物流信息平台、机务排班系统的推广应用,急需专业软件支撑,后期维护也需要更加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在国内“首吃螃蟹”的旅客登机桥远程操作项目,还需局方、厂家、机场、第三方评审机构等多方支持,完善优化项目技术细节,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安全裕度。

自主创新,时常存在“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消除孤岛,需要走融合之路,需要民航实现各企业主体之间、不同体制单位之间、上下游产业间、相关及跨界行业间、行业体系与国家架构间的多角度、全方位和信息共享和融合。

东部机场集团将以《新时代民航强国行动纲要》、《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四型机场建设导则》为指导,认真编制集团和南京机场“十四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实现集团化管理、集中化建设、集约化应用的“三化”理念,“数智一核心、运行一张图、服务一张脸、安全一张网、物流一张单”的“五个一”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为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搜索